第一百六十章 科学的汪洋



    第160章科学的汪洋

    漆黑无垠但却十分诱人的星空,静静停着一艘充满科幻色彩的战舰。

    在高级科技文明看来,这种战舰的结构明显具有问题——第一,主以纺锤形舰头作为火力的输出位,但却由于需要大量空间来连接主体的部位,并不稳定,大大减弱了结构强度。

    第二,这个结构的火力输出为主要在舰头,还有侧翼的四门超级主炮,但远程输出能力较差,只有超级主炮和一些特殊装置能够攻击。

    第三,推进系统太过单一,容易被摧毁所有的推进系统。

    第四,虽然各个方向都有火力,但是单方向火力太过单薄,而且空间装置去哪里了?这么分散的火力,恐怕是没有空间转移装置吧?

    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太小了。一百二十千米并不大,起码一个月球三四千米的长度总是要的。但由于结构的不稳定性,这种战舰注定没有办法造得太大。

    对此,人类傲然一笑——你来打打试试?

    小只是为了中二,一般小说电影里面太大的东西没有什么好下场。

    火力分散?我们不靠常规手段输出火力……

    推进单一?我们的推进方式确实不多,除了常规引擎和空间跳跃之外就只有修改坐标了……

    结构有问题?不知道多少亿年前就有比你们不知道厉害多少倍的科技文明提出来过了,我们由于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拒绝了。就如同中二病治不了一样。

    防御强度会因为结构问题降低?再说一遍,你来打打试试?

    ……

    坐标修正的运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力,也不是一大堆力的相互作用,这已经超越的常规的相对空间运动。

    但空间跃迁就简单地多,将周围的环境相对变换成目标地点或者缩短距离罢了。

    当然了,这两种手段基本都不会有很浮夸的特效……

    但是人类由于中二的原因又加了上去,这导致这东西就像6等星或者以上的星一样显眼。

    就如同大质量恒星一般的光芒,堪比一些小型的新星爆炸。在参宿七位置上,太阳只不过是一颗能够用肉眼勉强观测的恒星罢了。

    但是这战巡舰空间跃迁时产生的光芒(特效)比太阳最强活动时的光亮强大十倍不止,这不是找打吗?

    ……

    银河系边缘,只有稀疏的恒星在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在较为快速地向外进行运动,在波段上显示为红移。

    由于万有引力的大小和两者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这个恒星系并没有行星存在,甚至连彗星都少有。

    但是在看向恒星去,却不能看见光,只能看见一个暗面,就如同漆黑的背景一样。

    这东西叫做便携式戴森球,由舰队进行一些简单的变换组成,效率极其高超,起码比在恒星自身内部的能耗要小不少。

    突然,一个数十倍于太阳光亮的光源出现在了这颗恒星的旁边……但那暗面并没有瞬间照亮,但当两分钟之后,想象中的钢铁丛林并没有出现。

    而是一块黄色的东西,左下有一个人头,在人头右边有一行“美国圣地亚哥”,而在右边,则是金灿灿的三个大字——金坷垃。

    正当光线照到的一瞬间,那金坷垃外形的戴森球却迅速解体,一块块“碎片”从恒星旁飞出。

    而后,这些“钢铁疙瘩”比光更快一步地到达了那光源旁边。

    这时,光源也黯淡下来,留下一艘十分“窄小”的纺锤形飞船。

    ……

    “这飞船太小了吧?”

    “这结构……肯定是有不为人知的精心设计,不然不可能设计成这种样子。”

    “不知道火力在哪里?不过想想就知道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此时,勇气开始调用两个常规航行不需要的源指令。

    两个使用中文的代码渐渐开始对舰体上的一门近防炮加压,随后发出了一发固态动能弹。

    动能弹用肉眼常规仪器光学仪器射电仪器蓝红移仪器宇宙背景辐射检测仪器都观测不到的“速度”,打进了“碎片”中较大的一片。

    细小得像根牙签一样的动能弹在舰体上留下了微不可查但却实实在在打了个对穿的痕迹后,便又用同样恐怖的速度回到了战巡舰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