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看门大爷老杨见鲍赟从外面回来,他慌里慌张地从门卫室出来开门,换作往日谁来也不好使,怎么突然一下子脑子开了窍了,看来再坚持原则的人在世俗的社会里也能学会点眼头见识。老杨说话办事都在心里,最多就是对着你笑一笑,那算是友好的了,否则头拧起来六亲不认。老杨是杨大顺的叔叔辈的,他的倔强在整个家族里面是出了名了,任何的人情在他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孙花花曾不止一次的给杨大顺说老杨死心眼的事,杨大顺找了个时间请老杨喝了几杯,给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老杨其实啥道理都懂,只是人老僵化思想不开明,容易走极端。杨大顺也给开导了开导,灵活点才能做的长久些,多少能混口饭吃。老杨自从和大顺喝完酒似乎变了个人,原则终归是原则,但是也有特殊的地方。鲍赟今天回来如果不开门,辱骂是小事,弄不好或许就永远离开这个岗位回家讨饭去了。鲍赟笑着进了门,老杨也未说话就冲着鲍赟笑了笑。

    老杨的守规矩在学校是很有名气的,今天为何一反常态,鲍赟心里也有点纳闷,是不是老杨认错人了,把自己当成学校的大人物了。话又说回来,县官不如先县管,鲍赟的威名不亚于书记、校长,老杨个榆木疙瘩也有开窍灵光的时候,如果评优评先肯投他一票。鲍赟大摇大摆地走在前进大道上,教室里的灯光把整栋教学楼映照的金碧辉煌,这与路灯微弱昏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喜气洋洋因为平安度过老杨的关卡,顺利穿越大门也是今晚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教务处的灯亮着,他径直走向办公室,挑灯夜战撰写有关赵迪的报告资料。

    鲍赟是一个表面冷酷内心火热的人,他深知贫苦人家孩子的境况,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两千多元的窟窿该如何弥补。鲍赟在心里已打了腹稿,他应该把赵迪写成英雄人物形象,因为他勇救同学而把自己陷于囹圄之中,受到社会小混混的恐吓而镇定自若地与之周旋,进退维谷中他的大度和包容让自己背负巨额债务,鲍赟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叙描着正面人物形象。细微之处有真情,豪迈之下有赞歌,洋洋洒洒的一篇报告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当报告递交到校领导班子办公桌时,领导们啧啧称叹,薄楚轩书记在上面批示,教务处牵头选树典型,多形式、多层面、多维度宣传引导,在校园形成向赵迪学习的浓厚氛围。至于费用问题由教务处提交议题,在校务会审议通过后报销。

    鲍赟看到批示,心中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这件事情如能敲定,自己在教务处的管理生涯中也能记入历史史册。教务处提交的赵迪费用问题,在校务会上引发激烈讨论,褚进方、许峰成两位副校长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赵迪花销费用为个人行为,不应该在学校报支。李博文说:“赵迪智斗社会混混的行为可以看作校方的行为,只是在处理方式上缺少经验,但在社会效果上积极稳妥,不亚于学校官方正面协调,这种行为值得鼓励并为其选树典型,我个人观点是费用可以报销,请班子成员再做商议。”纪检书记关英光从未遇到过这种事情,有点拿捏不准,会上仅做了简单评论,在与上级纪委沟通后予以答复。

    薄书记见议题分歧较大,当场并未拍板,待下次再做商榷。钱定不下来,宣传的事自然也就没了下文。鲍赟听说议题没有通过,唉的一声长出了一口气,捶胸顿足后强压心中怒火,对领导重新商议的决定失望至极,到底是那个环节出来问题?是议题表述不够清晰还是领导不履职担当无法断定。冷静之后他设身处地地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也能理解领导审慎态度。钱是个敏感的东西,用错了地方,谁也担待不起,严肃认真些不容易犯错误。

    鲍赟私下打听议题卡壳之处,苦于无处查询支付依据,于是他就向县里的中学打听情况,回复结果基本相似,没有遇到过此类情况让自行把握。鲍赟为这事一筹莫展,静等花开过于被动,但是也无法找校长、书记讨要计策,无奈之下只有去找纪检书记关英光了。纪委的人说话办事都谨慎有加,关英光见鲍赟求见,早也预知他此行的目的。上级纪委考虑乡镇中学容易滋生**,于是县纪委把关英光派驻到前进中学,起初班子成员根本不把纪检人员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老规矩办事,话说白了就是一言堂,开会走过场走形式,甚至有的“三重一大”的会议根本不通知关英光参会,关英光成了边缘人员,工作推进步履维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