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商恐】(超直觉版)4



    宋染问林筠:“特研院也可以有小产业?”

    她以为特研院是事业单位,不会有什么子公司。

    “大一点的特研院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小产业用来平衡院内赤字。毕竟科研这个东西就是个无底洞。”

    特研院内部评估分院,主要看科研成果已经当年财政收支。

    研发能不能出成果很难说,一旦投入很大可能打水漂。全国能达到收支平衡的特研院就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要靠补贴过活。

    而湾菁市特研院的作为一个二线城市,在进行财政体制实验改革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转亏为盈。

    推动这样试点改革的是总院长宋卫都,据说是今年打算开放第二批试点单位。

    效果好不好不太好说。

    不是所有特研院都能有林筠这样的院长,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请到像郑建设这样的大佬坐镇,更别说还有一个像宋染这样特别会搞钱出主意的人。

    别的分院要复制他们院的模式,其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那我们院有什么小产业吗?”

    林筠耸耸肩,“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我们并不对外出售这些商品。”

    他们院里有一个自己的食品工厂,生产出来的精神补充药剂和食品全部供给特研院内部,院内占有份额占有率高达60%。

    他们不对外出售,至少明面上不会。

    但是如果有人非要购买,总能绕着弯子找到点方法。比如:代购。

    顾心觉记得系统里他们挂职组副组长的介绍写了一句:“配合组长完成一些代购工作”。

    代购的是啥?

    不知道。

    他问林新平:“这个挂职组组长的工厂要查吗?”

    林新平很早就知道这些灰色的领域,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都不太好动手。

    “我会向上面汇报的,但是估计不太会去处理。”

    特研院精神系基层的工资很低,一个月撑死了也就一万出头,除了日常开销还要购买的精神补充药剂保持现有的精神水平。

    精神补充药剂通常比较贵,如果再想过买点药剂来提升自我水准日子会过得很拮据。

    说白了,一个优秀的精神系异能必须是要用大量金钱的堆出来的。

    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提升。

    通常特研院精神系的异能者都会干点代购的小生意,尤其是作为的原产地的湾菁市。

    他们院员工购买价都是7折,其他院要9折。这些特供产品的性价不知道比外面的保健品效果好多少倍。

    虽然官方限购,但有人为了家人为了孩子就是愿意多出钱多买点。

    而且湾菁市特研院的内购产品不仅仅有精神系专用的补充药剂(仅限精神系异能者下单购买),还有一些是符合规范实际上可对外销售的民用保健品和食品。

    买的多,他们院甚至还有礼盒赠送。

    代购并非是湾菁市独有的现象,每个院可能都会有这种灰色收入,比较穷的院甚至可能集体组织代购。

    这个真不太好管理。除非加钱加工资,或者放开精神系异能者兼职限制。

    精神系异能者空闲时间是很有多,但是为了不过度劳累造成精神不稳定异能暴走,精神异能者都有规定的兼职时长和工作强度的限制。

    如果官方这也要管,那也要管还,还不给补贴,恐怕不少精神异能者都要跳槽不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