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第51区中黑水角落空间考证2



综(1)所述,得出以下启示:

1。昆仑山,别名:无热丘,阿耨达山,昆仑丘,舂山,昆山,昆仑陵,昆仑之丘,昆仑之虚,昆仑墟,等。

。《十州记》:“昆仑陵即昆山也,在北海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此约指佛经苏迷山也。”苏迷山,又翻译做须弥山,是印度传说中通天同神之山。又根据印度文明源于baylon,因此,昆仑位置,首先怀疑的是在中东的巴比仑(babylon)。今天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应该是沿用国外传说另起得山名,并非早期神山。

。文字是文明探源的基本工具之一。现在的有名的大山基本上都一个字,昆仑却两个字,昆仑之名,是音译,来自国外,如果用汉文去理解就会有很大的误解。目前我怀疑昆仑在中东附近。根据须弥山的发音Sumisan,怀疑,须弥之音(Sumi)得自苏美尔(Sumer或Sumerian)。

4。根据昆仑的发音,在下在《地月神话》书中,考证为heaven,天也。又传为囫囵,混沌,馄饨、云吞等音。根据在下《面面俱道》论文,食物中有类似饺子的北方名曰馄饨,南方云吞者,虽然为咸食,却与甜食汤圆同源,源于西方的食品制作。其发音在唐代为胡音,胡乃匈奴别称,且此音,与英语heaven(天)同源,馄饨和汤圆的造型,也符合“天若鸡子”的上古宇宙观念。昆仑山,音译为昆仑山,但义译为天山,源于此古音和宇宙观念。从文字的形态学分析,在下研究,埃及文字乃中国以西、大西洋以东几乎所有文字和语言之始,包括巴比仑闪人、印度、拉丁、非洲科普特等,不过在下所破PhaistosDisc文字还有待证实其与埃及象形文字的渊源。

5。根据著述,昆仑山非常高。或高“方八百高万仞”或高“平地三万六千里”(《穆天子传》),或高万一千里,或高二千五百余里(《史记》)。总之,高的一般人登不上去的,所以庄子说:等不了的山莫过于昆仑。(《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正因为如此高,所以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昆仑山可以通向天庭。因此,昆仑又称“天柱”,《淮南子》曾经著述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神异经》竟然更形象的说:昆仑山上有铜柱高耸入云三千里。

6。昆仑曾经被毁坏过,并传说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此,《山海经》之《海内西经》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之虚;郦道元《水经注》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墟,曰: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昆仑山既然被毁坏,因此他的高度日后就要打折扣,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山是西玛拉雅山,那么上古的位于埃及到中东之间的世界上最高的山——昆仑,在今天又确切的是那座山呢?

7。根据著述,昆仑山离中国王府非常远。离秦都咸阳三十六万里,(《穆天子传》),或四十六万里(《十洲记》)。我们知道《西游记》所述印度离唐长安十万八千里,与此相比,昆仑山至陕西西安的距离是印度至陕西西安的距离的两倍多。

8。根据著述,昆仑山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大禹治水之后对全球大陆的划分为九州岛,其中,中央冀州,而昆仑山位于埃及附近,在下在《华夏名源》一文中,考证埃及就是华夏的古音,华古音读萼,与萼甲骨文本同,夏,甲骨文与夔本同,古音读冀。萼冀读音连起来就是埃及,简称为冀,冀州就是埃及Egypt。于是埃及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冀州,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而昆仑离埃及不远。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而冀州的别称就是神州。中国自古以神州自居,而其实的神州却在埃及,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并不矛盾,中国历史上多次迁徙,多次战乱,多次分裂,但朝代容易改,江山却难移。埃及自古是位于非洲,中国自古是位于亚洲,两地相去是非常遥远,但政权的扩张或政治中心的分裂与迁徙,未尝不可能将它们联系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