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和昆仑考证(5)-第2/11页



脉。其最高峰为僧格喀巴布山,次高峰为冈底斯山。冈底斯山者,非所谓“众山水之根”,

亦非所谓“雪山”,乃由恒河原音Ganges而得名。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旋又

分离,并行而东,其中为雅鲁藏布江谷。冈底斯之东南有二大池,一曰拉葛池,一曰玛那萨

罗沃池——《大清一统志》称之为马品木**池,今西人称之为麦那萨落瓦湖(ManAa*

螅幔颍铮颍睿幔颉。蹋幔耄澹F涿搿洞筇莆饔蚣恰分⒛瞧糯鸲喑叵嘟粗泄怂

胫Ⅰ翊锍匾印S《妊爬踩吮揪酉猜砝派剑室源松轿ド剑撕ズI窕坝敕

鹁兰按撕撸挡灰欢恪*

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一,谓此山分为四干,东出者曰克喀巴布山,西藏语为“马

口”。其水曰崖鲁藏博楚,义犹“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也。南出者曰部沁喀巴布山,藏

语曰“象口”。其水曰狼楚,义犹“象泉河”。西出者曰玛布佳喀巴布山,藏语“孔雀

口”,其水曰麻楚。北出者曰僧格喀巴布山,藏语“狮子口”,其水曰拉楚,义犹云“狮泉

河”。

狼楚、麻楚、拉楚三河相会,始名冈噶江,即恒河也。会雅鲁藏布江,东南注孟加拉湾

而入大海。拉楚河又西北流,会狼河那古河为印度河,西北入印度境,折而西南流入阿拉伯

海。徐说盖根据《大清一统志》而又参以西域见闻而成之者。

笔者按:冈底斯诸泉与佛经所记同,特名目略异(魏源谓皆喇嘛所伪造,未免诬喇嘛太

甚。天下惟作伪之事最为容易,喇嘛果有心作伪,何不依据佛经以立四水之名?又何必留孔

雀之异?故笔者宁谓此四水之名实自来所有)。又四方之方向不同耳(然《大唐西域记》与

《长阿含经》、《华严经音义》,即相互牴牾)。察西藏地图,诸水所出,并不如徐松所云

之整齐,若如佛经所云之东西南北四面各出一水,各绕池一匝,各从五百河,分注东西南北

四大海,则更无其事。印度人强实际之冈底斯,为其理想之苏迷卢(其黄金、白银、琉璃、

玻璃之四口,即影射苏迷卢之四宝合成之四面),故描绘得异常热闹。吾人若信以为真,按

图以索骥,则非上印度人之大当不可。

然则康泰《扶南传》谓恒河有五大源,奈何?余于西藏地理不熟,殊不敢强为解释,疑

康泰五大源之说,实指印度河彭甲伯(Pan-jab)一带之五河,误以下流为上源耳。

《梁书》五十五:“国临大江,名新陶,源出昆仑,五江总名曰恒水。”新陶即辛头,亦即

印度河。印度河上游分二支在中国人口中,称东西恒河也。或曰殁伽即恒河,辛头即印度

河,二大水,今闻命矣。其缚刍徙多二河,果即狼楚、拉楚诸河乎?

曰:此又不然。狼楚,拉楚乃河源耳,而缚刍、徙多则与恒河、印度河并列为四大水,

且其末流均注海者也。《大唐西域记》谓“徙多潜流地下,为中国河源”,则当系指塔里木

河而言。《西域记》又云:“大龙池……东面一大水东流,东北至疏勒国西界,而徙多合而

东。”此大水者指塔里木河之上源喀什噶尔河,汉疏勒国,唐时为法沙国、清为喀什噶尔。

其地正当此河流也。又云“西北(指大龙池之西北)一大流,与缚刍河合而西,至达摩谛

国。”达摩谛国为今葱岭西之什克南部地。魏源谓缚刍即《水经注》之妫水,即《元史》之

日者布河,亦作阿梅河,亦即南怀仁《坤舆图》入咸海之阿书河。今则曰阿母河。阿母与阿

书,乃缚刍之音转云云(见《释昆仑》下)。近代中外地理学者,亦多作此说。

惟塔里木之下游黄河,虽云入海,而其上源喀什噶尔河源出葱岭。阿母河源更在葱岭以

西,与冈底斯皆全无干涉。阿母河末流入咸海,不过一大湖而已,非大海也。强此二河与冈

底斯发生关系,则非借重“潜流”、“重源”之学说不可。笔者固言此种学说,不但中国人

信仰,印度学者亦非常信仰。彼对黄河既屡作此论矣,今更请徵之《水经注》。《水经注》

卷二,言妫水与握罗跋谛水同注雷翥海。又引《释氏西域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