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含沙射影-第2/3页
那西厂番子冷目看了李用一眼,来到桌前,伸手拿起了书稿。
“跟以前一样,不要走漏风声,不然你知道后果的。我这些书稿我带进宫去,等贵人看完了,自会拿回来让你付印。”
“是是是,小人绝不敢透露半分。”李用的额头沁出了冷汗,浑身紧绷。
西厂番子不再多言,又进了内堂。看着西厂番子的身影消失,李用松了口气,他真是又无奈又欢喜。
欢喜的是,自己书坊的话本入了宫内贵人的眼,在出版方面完全无需担心,而且大多能销往全国各地,无奈的是每次新增回目,都要先送去宫内。
他能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兰陵声的大名传遍了神州呢?如今的大周,从士绅商贾到奴役小民,都知道京都出了个名为兰陵生的大话本家,他一人扛起了大周话本业的大旗,在话本上,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此处暂且不表,且说那番子带着书稿,离了翰墨坊,直奔皇宫而去。
一时,他来至东华宫太上皇处,将书稿交于了前太监总管王全。
王全一手拖着书稿,一手拿着拂尘,进入内殿。此时内殿中灯火辉煌,歌舞不息,数十个宫女在跳舞,太上皇正歪在卧榻上看歌舞,身侧坐着郑太后。
王全一路举着书稿,小跑着来到卧榻一侧,尖声叫道:“回太上皇、太后,兰陵生的后十回书稿写完了,请御览。”
郑太后满头银发,但脸上的皱纹却不多,她一脸喜色,开口道:“拿来与我看。”
“是。”王全双手将书稿奉上。
旁边的太上皇看了太后一眼,分明在说,你一个母仪天下的太后,竟还看这等文字,实在有失皇家体面。
他摇了摇头,张开玉口,有些埋怨道:“这个兰陵生有些堕落了,先前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飞刀传奇》《楚留香》多好的故事,现在竟堕落到写赘婿文字,朕看他是江郎才尽了。”
郑太后白了太上皇一眼,并不认同,“打打杀杀的有什么好看的,我更爱他的《贵妃秘史》《昭君出塞》,可惜这样的故事却没几本。如今这本《赘婿崛起》也是好的,我看的几度落泪,让我想起了自己还是一个小妃子时的往事。”
“哼,此等文字,不过消遣尔,于人何益?虽说《天龙八部》等书也无大益处,但能将中华文化镶嵌其中,也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至于《楚留香》《小李飞刀》,却能见人心之隐秘,世事之难为,读之也能洞明世事……”
太上皇兀自述说着秦琼写的一些话本的好处,但郑太后并不以为然。
这时,一道尖利的嗓音在东华宫内响起:“皇上、皇后驾到!”
太上皇皱了皱眉头,脸上闪现一丝不快,向众乐师舞女摆了摆手,示意她们退下。
霎时,乐声、舞蹈皆止,殿内的气氛由欢快,瞬间转向沉闷、压抑。
片刻后,皇帝和皇后走进殿来。皇帝身材中等偏瘦,脸色很不好看,紧皱眉头,薄薄的嘴唇,一脸刻薄相,身金龙龙袍。
他就是当今大周的主宰者,于十二年前登基,年号永平。
皇后则与他相反,雍容华美,身材微丰,皮肤雪白,一脸富贵相。
两人向太上皇、太后请安,太上皇的脸色很不好,也不知他是不是想起了永平帝杀死自己两个儿子的事,等了一会儿,沉闷地说了句起身吧。
“你们夫妻今日到这来有事吗?”郑太后看气氛有些尴尬,开口道。
“三月后就是母后的六十大寿,想问问母后,要怎么置办?”永平帝沉声问道。
“哎呦呦,你不说我都忘了,没想一转眼就六十了。如今国库空虚,皇帝也不必大操大办劳民伤财,只要能跟宗亲们一起乐呵乐呵就行了。”郑太后笑道。
“孩儿领命,回去便传告天下,命人筹备。”永平帝点了点头,便要离去。
“慢着,我看你每日处理国事也挺操劳的,这里有一部逗闷儿的话本,你拿回去,闲了时也散散心。”郑太后说着,看了王全一眼,王全会意,转身去取话本去了。
永平帝是郑太后的亲生儿子,她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心思重,是个闷葫芦,而且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看的很重,便想让他学学李太白的洒脱。
而永平帝前半生也读过很多诗,唯独不喜欢李太白,认为李太白就是个浮夸之徒。他更喜欢杜甫的厚重朴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