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云中伯的问好



br />

    “事情办妥了吗?”

    “妥了,公子。”沉三抱拳说道,“给成五他们送了一批枪械,问起来就是马匪抢了,小皇帝应该也不会在意。”

    “他不是不在意,是没空在意。”秦墨幽幽说道,“现在小皇帝忙着呢,内外廷的争斗就够他焦头烂额的。”

    “可是公子,我总感觉怪怪的。”沉三犹豫道。

    “什么怪怪的,”秦墨指了指那椅子,说道,“先坐下喝口茶。”

    “谢谢公子。”沉三坐下后皱着眉头说道,“我站在小皇帝旁边,总是感觉到一阵心季,似乎小皇帝并不像世人说的那样顽劣.......”

    闻言,秦墨沉默了一瞬。

    “从你递回消息说小皇帝不喜欢那批枪械的时候,我就大致预料到了。”

    “公子何解?”沉三问道。

    “没什么解不解的,小皇帝书读的不多,脑子却很聪明。”秦墨说道,“先帝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夸过小皇帝聪明。”

    “真正不学无术的人反而不会如此,小皇帝不是不学无术,是不学文官那套。”

    “公子所言有理。”沉三附和说道,“当今身上自小就是皇太子,作为一国储君来培养,如何处之也不可能平庸。”

    “世人言一半被文官掌握,自然是他们想说什么就是什么。”秦墨说道,“我们倒是不必顾忌那么多,文官赢不了的。”

    “话虽如此,但公子,让钦天监帮内廷说话恐怕会得罪那帮文官吧?”沉三问道,“若是内廷不领情,张道长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帮外廷说话才是真的危险,那刘瑾也不是什么好人。”秦墨说道,“这场内外廷之争文官必输,我们谁也不能帮,要两边拿。”

    说着,秦墨做了个拿捏的手势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的军权,政权,全都在文官的管控之下。刘瑾就是小皇帝的一把对付文官的刀,即使长点锈也并不妨碍使用。”

    “内宦能兴风作浪,无异呼背后有皇权撑腰。刘瑾不是赵高,做不到权倾朝野,真正掌控朝野的只能是他背后的小皇帝。”

    听闻秦墨的分析,沉三顿时觉得之前想不通的地方忽然间明朗了许多。

    他下意识兴奋的饮了一口茶水,看着自家公子问道。

    “公子,这么说的话,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沉三口中的机会是吞并大同的机会,小皇帝年幼,若是他们能以西北方为营即可坐拥一方。说不定秦墨这个云中伯,还有希望更进一步扩张。

    现如今,大明孱弱,边境军将世家并不多了。一是难出良将,二是处处被朝廷掣肘。

    镇守太监与巡抚,就是内外廷用来限制武将的手段。现在的武将更像是文官手底的一条狗,指哪打哪。

    坐镇一方的王侯较少,除了沐英这等世代镇守西南的西平侯之外,朝廷并不放心其他的藩王或是伯爵就地做大。

    不放心是一回事,秦墨想要割据一方又是一回事。

    小皇帝心思难测,文官又是内争外斗。大明已经积重难返,秦墨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独善其身,再兼济天下。

    弘治皇帝把秦墨从大同巡抚撸成了云中伯,只能说是按章办事吧。为的是防止文官作大,加上秦墨功勋卓着,直接破例封伯爵。

    虽然是不能世袭伯爵,但明中期文官做到头也是一个伯爵。即使是在大同这种边边角角的地方,比不上富裕之地的伯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