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那些染病的人都在哪里?



第二天,安玲琅在一阵颠簸中醒来,发现身盖着一条柔软的毛毯。

楚煜城不在马车里,不知道去哪儿了。

难道毛毯是他帮忙盖的?

安玲琅纳闷,她觉得楚煜城不像是会干这种事的人。

撩开马车帘子看向外面,他们已经到了一处小镇。

今天中午要在这里落脚。

安玲琅跳下马车,这才发觉,昨天竟然没有晕车,安稳的睡了一觉,

除了浑身有些酸痛之外,感觉良好,精神气也好了许多。

他们的马车停在一间客栈面前,客栈的小二正在忙碌的帮他们把马牵到马棚。

镇上萧条冷清,街道上连一个小摊贩都没有,偶尔有人走过,带着奇怪的眼神打量他们。

“客官,里面请。”

小二出来招呼,安玲琅跟着走进客栈。

客栈里也生意冷澹,除了他们,另外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身着朴素的中年男人。

安玲琅坐定后,听见他们说起镇上的事。

“唉,镇上的人都快走光了,你打算搬走吗?”

其中一个男人问,另一人扔了一颗花生米到嘴里,吧唧了两口说道:“走什么走,我家里还有老母,下面还有三个孩子,往哪儿走?

再说我汪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就算我想走,老母也不会愿意,我总不能留她一个人在这里吧。”

男人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唉,也是,碰上这种事,谁都不好做决定,希望这次淮安镇能撑的过去......”

“客官,菜来了。”

小二上了菜,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安玲琅问:“小二,你们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伙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有些难为情的说道:“这位客官,您看出来了。”

安玲琅朝楚煜城看了一眼,他一贯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嗯,大白天街上的人寥寥无几,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吧。”

小二尴尬的咧了咧嘴,“是呀,现在外来人听见淮安镇三个字都绕道走,

你们几位官爷吃完午饭后,也尽早走吧,现在淮安镇啊,不是什么好地方。”

“怎么回事?你说说看。”

这时老板叫小二端菜,小二朝安玲琅等人弯了弯腰,往厨房跑去。

老板看几位外来客没听说过淮安镇的情况,走过来道:

“官人,你们从外地来的吧?”

“是的,这个镇到底怎么了,你说来听听。”

“唉。”

老板一听安玲琅问,就先叹了口气。

“前两天我们上游洪河发大水,淹了两个镇子,淹坏了好多庄家,死了不少人。”

老板说着,一脸叹息。

“官府没有派人来赈灾吗?”

安玲琅拧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听到这些消息。

人在自然面前最是渺小,天灾对于科技不怎么发达的古代人来说,是非常危险而致命的。

“有啊,近段时间不断有朝廷的官员前来赈灾,可是这次洪灾严重,

大部人都去了前线支援,没想到后方失守。

其中一个大镇永宁镇,被洪水淹没之后,朝廷及时疏通河道,位于它下面的淮安镇幸免于难,

因而从永宁镇上输送了好多难民来我们镇上。

两镇相邻,这无可厚非,可又出现了另一个大灾难。”

听完老板的话,安玲琅目光一紧,一般天灾之后连着**,

至于这**的影响有多大,要看当地的经济条件。

从老板的话来看,只怕这**带来的灾难也相当严重了。

小二将菜已经上齐了,可没人动快,都在等老板继续说。

老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永宁镇过来的难民,有从更上游逃难下来的,

那些人一直辗转在各个难民营,沾惹上不同的疾病,久久未愈,

来到淮安镇后,发病的发病,死的死,甚至与他们接触过的人,

也会染上与他们相同的病症,大夫说,已经形成瘟疫的趋势了。

造孽呀,镇上的居民听说后不少人连夜逃离,唉。”

安玲琅担心的正是如此,洪灾之后,最常见的**就是瘟疫。

一旦处理不好,大面积传播加上人口流动,是相当不好掌控的事。

“那些染病的人都在哪里?有大夫在医治吗?”

安玲琅心中五味陈杂,碰上这种事,她绝不会袖手旁观。

目光看向楚煜城,他也微蹙着眉。

“大夫?唉,本来镇上的大夫们齐心协力医治,后来一看病情难以控制,

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解药,纷纷外逃了,只有一个王大夫还在那边苦苦支撑,听说他也快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