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初见沈璧



接着一个月就是向整个香江的电子厂分包加工合同,各种产品足有几十种,除了计算器,主要是555的派生产品。

林海涛特意从美国招来自己的秘书杰佛理,另外还带来了一个技术和销售小组,在香江建立了一个分部,专门对接代工业务。

带着众人一家一家的电子厂走过去,大一点的厂子都考察了一遍,在香江可以找到很多的代工厂,林海涛彻底放弃了在香江建立电子组装厂的计划。

与其什么都自己做,不如将这种劳动密集型的组装订单外包出去,只要控制品质,拿到相应的利润就好。

时间长了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会慢慢聚集,不用什么都自己生产或出境采购,这才是香江的未来。

第一个月就有几十种产品问世,大部分产品销往美国,少部分销往东瀛和欧洲,今年吉尔公司应该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

到了7月中旬,西贡那边有了结果。

“老板,西贡的临床试验证明量产的原料依然有效,我们是不是开工将手里的原料做出成品。”

刘树义拿到西贡那边的报告,心情非常的愉悦,自己主动跑来汇报。

“那就先生产出来,应该够10万个标准药剂,这批就先卖给南越当局。”

“还是按你定的规矩,现钱现货?”

“当然,我们不搞赊欠那一套,有质量问题我们兜底,钱一毫也不能少,这是卖方市场,不怕没人买。”

“坏消息是,后面的10万份,要降低到190美金,以后每10万份降低10美金,直到每疗程100美金。”

“他们的理由呢?”

“他们说药品的研发成本虽然很大,可前期的高价销售已经冲抵,保持合理利润才是买家能够接受的价格。”

“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一般的市场也是这样的,价格会随产量逐渐降低,那他们有足够的购买量吗。”

“他们经过认真计算,做出的结论是,对所有带病虫的人群都要彻底治疗,这样的成本最低,也就是所谓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第一年的消费量就非常大了,恐怕需要80-100万剂,而第二年最多10-20万剂的样子,今后可以稳定在1-2万以下的发病率。”

“这是要将所有的平民也包括在内了,想要直接消灭这种疾病。既然有这样的销量,还能造福一方,那就同意他们的价格,先完成这批的交易。”

林海涛觉得这样也能接受,只不过会优先供应出价高的地区,即便那里的销量小的多。

因为林海涛很缺钱,布局香江的地产业,就要一口吃个胖子。林海涛从来不觉得可以慢慢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0万剂的生产和销售很快完成,销售款2030万美金,2千万直接被林海涛划走,留下30万给汉和备用。

另外的20万个订单主要是东南亚、北非和南美的,林海涛准备先满足这块的需求,然后再降价销给南越。

就算真的想要100万份也是没有可能了,目前看来最多能给70万,因为后面还会有其他地区的订单过来。

全球每年上亿的疟疾发病人数,1百万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

药厂的事情不用自己出面,已经可以顺利的推进,林倩这边就要随时指导,因为事态随时在变化。

“老板,楼价已经跌到8成了,实在是太快了。



“离4成还差着远呢,你下一步对论坛的指导重点是,宣传香江的经济和楼市将进入一个浴盆曲线。”

“浴盆曲线是什么?”林倩一脸懵。

“浴盆曲线就是,你坐在浴盆里,看到左边的边缘是一个几乎垂直的下降边,经过一个缓坡到了底部变得平缓,然后右边是一个类似的上升边缘。”

“你这样一讲我马上就明白了,我们现在就是在下降边缘了。”

“没错,现在讨论的重点是下降到什么时候是底,这个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要给具体的数据,另外就是讨论这个底部有多远,是1年还是3-5年。”

“明白了,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底部进入楼市对吗?”

“当然不是,我们在下降的左边刚要变平缓的时候,也就是左侧买入。”

“为什么不在底部买最便宜的呢。”

“第一,我们的买入量大,在底部一动手,价格就飞起来了。

其次,我们要博得救市的好名声。我们是为了香江的经济,冒险用大资金救市,是为了香江经济做出牺牲,是踩刹车的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