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夜莺初喝惊四座(中)



 在去的路上,林如海一边骑车子边嘱咐自己的女儿。

 “我说菲菲,你给我记住,死人的场合和结婚的场合那是一样的。

 结婚的场合那都是欢快的曲调,这死人的场合般都是忧伤的曲调,这点儿你可千万给我记了。”

 “嗯,我知道了,关于这一点儿,我们老师早就给我讲过。”

 “嗯,你知道我也就放心了,免得你到时候闹什么笑话。”

 这侯家庄离林菲她们这个村也就十一二里地,父女俩骑着车子会儿就到了。

 到了死人的那家的大门口,只见这个吹唱班的其他几个人都到了,现在就差林如海了。

 “哎呦喂,我说老林,你怎么把你们家的小姑娘给领来了呢?干脆我进去给她拿点好吃的去吧。”

 林菲听了脸一红,然后笑着摇了摇头。

 “谢谢你了叔叔,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如果再给我拿好吃的话,那该叫人家笑话了。

 咱们这个班子上唱歌的不是没有来,今天我来替补她们,顺便也转上几个小钱花,等开了学的时候,我好花呀!”

 “哎呦喂,你还会唱歌呀,那一会儿你就给他们露上一手,也让他们听一听吧。

 人家他们家里非常有钱,你如果唱的好的话,到时候拿上钱肯定少不了。

 当然了,你如果唱的不好的话,那这个事儿可就真不敢说。”

 “我老哥哥,这个小姑娘还真有两下子,他在他们家唱的歌子,我都听到了,唱的那个好就别说。

 不信一会儿你就听听吧。

 哎呦喂,有烧纸的人现在过来了,咱们还是赶紧敲打敲打吧。

 如果没有个动静的话,那咱们这不就是失职了吗。”

 林菲也从自己的身上掏出了笛子,顺着他们音乐的点儿吹了起来。

 说句实在话,林菲吹得还真不错,这个死人的调子,她虽然没有练过,不过,她听到过的次数也不少。

 林如海在家的时侯,也没有少演练这个调子,林菲耳听目染,早就学会了。

 等烧纸吊唁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走进去以后,门口的敲打和乐器声马上就停了。

 “哎呦呵,我说老林,你这个闺女可真行呀,她吹的这个调子和咱们敲的这鼓点儿还真合音儿,那是一点儿瑕疵也没有呀!”

 林如海听了咧嘴一笑。

 像咱们这吃饭的声乐,我在家里也经常练,她耳听目染或许学会了吧。

 说句实,只要办白事不都是这么个调子吗,恐怕这个调子几十年也没有怎么大的变化。

 她学会了这个调子也没有什么稀罕的。”

 “嗯,这就行,我说伙计们,我看这样吧,今天晚上的份子钱,那就算她一份吧。

 人家大老远的跟着来了,再说了,人家吹得也不错,正好儿小娜也有事儿,林嫂这几天也闹嗓子,咱们这几天正缺人手儿,干脆就让他跟着咱们混个几天吧。

 她如果挣两个钱的话,开了学她也有个小零花,你们几个人看怎么样呢?”

 另外几个人听了点了点头。

 “嗯,这也行,反正咱们现在也缺两个人,如果补充进她来的话,咱们也多少有点儿新鲜血液。”

 几个人都点了头,这个事儿也就这么定。

 林如海小声地对林菲说:“看起来你的运气可真好,今天晚上这一百块钱你算是有了。

 至于一会儿你唱歌能不能挣钱,那就看你的本事儿,如果你唱的歌人家愿意听的,人家是会给你点歌费的。

 如果你唱的歌子砸了场,那唱歌的钱你也就挣不了了。

 等到吃了晚饭以后,那才真正到了热闹的时候了呢。

 到时候这大门口的周围都是人,起哄的人肯定也少不了,你要多少有点思想准备。”

 林林听了点了点头。

 “嗯,这个事儿我知道了,放心吧爸爸,我有这方面的思想准。

 一会儿闹怎么个结果,咱们试试就知道了。”

 烧纸的人那是一波接着一波,每当有烧纸吊唁的人来了以后,他们这个班子都会吹打一会儿。

 从三四点钟开始,一直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烧纸吊唁的人才没有了。

 时间不太大,家里的伙计们就把晚饭给他们端上来了。

 这碗饭非常的简单,一来就是几碗面条,另外还有六个小菜。

 吃了晚饭以后,时间不太大,村子里的人们就渐渐地聚拢了过来了,院子里守灵的孝子们,也都从家里走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