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鸿胪寺卿下马威-第3/4页
归先听得嘴巴微张,吃惊不已。眼前这位年轻公子看年纪,往小了说十七八,往大了说二十二三。他竟然是正二品的太子少傅,还是斩北魏三万余人的安北将军?怎么可能?
归先稍一愣神忙反应过来,他抬手行礼,忙道:“在下失敬了,原来是名满天下的常小神仙呢!”
归先并不是失了心疯,前后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实在是常夜早就天下闻名。无论是他的诗词,还是他发明的熏香烛台。再加上,东晋一文当道,晋人本来就极其敬重崇拜文人,反倒是对潼关一役是谁坐镇的不是很关心。
所以,归先当然是早就听过常夜常小神的大名的,他自己当然也是让人上街排队买过那熏香的烛台的,也是禁不住的啧啧赞叹东晋也是很难写出那惊世核俗的诗词来的。
所以,他倒是真心实意的对着常夜道一声失敬!
归先本是领着使命来的,要给西泽来的使团来个下马威,好让东晋在接下来的议和斡旋中占尽主动。但是,他想不到西泽竟然派了常小神过来。
常夜想不到的是,这古时的人竟然也和后世一样,崇拜明星,喜欢八卦。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想到,只是没想到他归先堂堂东晋鸿胪寺卿竟然也八卦得不行。
自从知道了常夜的身份,归先就完全忘却了原先制定的下马威战术。他本想着接下来一路上不时从西泽最薄弱的诗词文章上打击打击魏之焕等人,为此他此行没带多少护卫,却专门带了几位诗词好手过来。
现在好了,一听说常夜常小神在这里,他便打消了一切打击西泽使团的打算了。
不但打消了在文上面打击西泽的打算,自己竟然还变成了小迷弟一个。
这一路上,归先和他带来的几位文人时不时就找机会跑到常夜面前来借故问东问西。
“常少傅,那《水调歌头》一阙当真卖到了一千两?”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句,学生觉得实在写的太好了,近乎写尽了人世间的相思。”
竟有文人在常夜面前自称起了学生,但是看着年纪却是比常夜大了十几岁呢!
不过也不奇怪,毕竟常夜是太子少傅。再加上晋人实在是崇文有加,遇到常夜这般的大才子,无论年纪尊一声老师也是接受的。
常夜却是听得一身鸡皮疙瘩,但人家自称学生他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魏之焕等大泽使团的人却听的一脸得意,仿佛这几位东晋的学生在称呼他们为老师一样,无不眯缝着眼睛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来。
“常少傅,那石烛当真是少傅从石脂里提炼出来的?石脂是何物在下还当真没见过。”
“听说那熏香烛台每一款都是常少傅亲自设计的,少傅真是心灵手巧,竟能想出这般高雅之物。那神思味道着实特别,不知道是调了何种香味?”
……
如此这般的问题一路不停的问过来,让常夜不胜其烦。但是他又不能给人家脸色,一来人家是迷弟,是抱着崇拜来求教,断是不能给人家脸色看的。二来,毕竟接下来无论是议和,还是游学当质子都还在人家手上呢,所以他也只好小脸相迎,能回答的就简单答一下,不能说的如石烛之类的,香味之类的,只好找个借口打发过去。
说到熏香烛台,其实常夜这次过来,还特地随身带了很多,他准备到了金陵送人用的。见归先对着熏香烛台特别感兴趣,常夜想着接下来很多事情估计还是要和归先的鸿胪寺打交道,就悄悄拿了两盒熏香烛台送给归先。
“这款熏香烛台名为泽,全天下仅有敦煌才有卖,其他地方再有钱也是买不到。”常夜轻轻道。
归先拿着常夜给他的熏香烛台是激动不已啊,这两盒的确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外包装并不是他先前在金陵城看到的其他烛台那样是木制的,而是长条形瓷匣子。
这款熏香直接用长条形瓷匣子包装,远看银白如月,近看又淡青如水。瓷匣子简简单单几笔水墨描绘着敦煌城和这云梦泽,还有那首《题扶仙楼》的诗。
“《题扶仙楼》!”归先仔仔细细端详着手中的熏香烛台,嘴里默默念着那瓷匣子上的诗。
“这便是传说中的云梦泽,敦煌城!”归先轻轻道。
“这烛台远看银白是敦煌月,近看淡青是云梦水。这长条形的是大泽国土的形状,里面是两个烛芯,代表了我大泽两个国都,一东一西。这烛台,每一处都体现着我大泽的风貌特色。”常夜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