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曲相思三百两-第2/5页
常夜提笔写了一首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常夜每写一句,众女子就跟着念诵一句。词毕,常夜轻轻搁笔,在场众人,包括宋括和林妈妈,都是惊叹无比。
尤其是在场的年轻小姐们,这首《一剪梅》所写的女儿家的心思,实在是太合了她们的口味了,比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要让她们心驰神往。
“这一剪梅的词牌,是常公子自创的么,从来都没见过呢?”
常夜发现这时代文人还是以写诗为主,词也写,但不是主流,很多词牌都还是没有的。
常夜点点头。
“妈妈,就冲着这阙词,不要曲谱也得买下来。这世间,能有多少人能写出如此情真意挚的长长短短的句子来。而且,这阙词太适合妾等演唱了。”
林妈妈怎会不知这阙词的好,她年轻时也曾经是青楼里的小姐,音律曲艺自然也是无不精通的。她嘴上虽说着不懂乐音,却是比谁都懂得什么才是最适合这青楼的。
林妈妈知道这阙词太适合青楼里的小姐唱出来了,就算不要常夜的曲谱,用她们自己的老样式弹唱出来也是会引来无数人的。
“要要要,小娘子们莫要急,先听听常公子的曲谱,看看如何唱法。”林妈妈笑道。
“手头没有吉他,在下就以嘴吹哨代替吉他,麻烦常兄帮忙记谱如何?”常夜道。
宋括自然是欣然答应。
吹口哨自然是没有吉他弹奏来的精准,但是宋括就是宋括,不愧是敦煌第一音乐才子。只一遍口哨,宋括便将主旋律给记了下来,然后用古筝弹了出来。
这首《一剪梅》作为歌曲的名字叫做《月满西楼》,常夜听过各种各样的版本。现在宋括用古筝弹奏出来的乐音让常夜不是很满意,有些拘谨。他便提醒宋括按先前他们在紫竹院里谱曲的方法,让他自由发挥一下。
常夜当着登云楼众人的面自然说话比较含蓄,但宋括却是明白的很。
还是那句话,宋括就是宋括,有了主旋律,他略微调整一下,让音乐更加适合这个时代。再弹奏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虽依旧不是常夜曾经听过的原貌,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
和着宋括的古筝,常夜轻轻将这首词唱了出来。
男子唱这首词听上去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于是常夜也只唱了一遍,琴儿便接过去唱起来了。
琴儿和着琴音,学着常夜婉转变化的唱法,轻轻的哼唱了出来。
这女子唱这阙词就是不一样,听起来和谐多了,不禁让人就沉醉进这词所表达的无限相思的愁绪之中。在场女子听得无不满面动容,仿佛那歌里唱的就是自己的忧愁一般。
常夜稍微纠正了琴儿的几处唱法发音,又让她再唱了两遍。这词本就简短,唱法也不难,所以也不过三四遍,琴儿小姐就可以自弹自唱了。
众位小姐也都一一学着唱了起来,林妈妈听了自然是高兴不已。
可是这首曲子到底让谁唱呢?在这登云楼里,一般以前买曲子都是买给专人的,算是量身定制。比如前几日宋括专门为琴儿小姐谱的曲子,只能是她琴儿弹奏,别人不能用。
所以,这么好的歌曲,到底给谁呢?众小姐无不用哀求的眼神望着林妈妈。
“都看我作甚?”林妈妈笑道,“如此好歌曲,你们都唱行吧?”
众小姐一听“啊”的一声惊叫,是欣喜不已。
林妈妈见小姐们疯了似的高兴,忙转头问常夜道:“常公子,究竟多少钱?”
常夜笑了笑,道:“林妈妈,词曲都在这里,各位小姐也都唱了,究竟多少钱,林妈妈还是看着给吧。”
林妈妈想不到眼前的英俊公子竟然是个商场谈判老手,她笑道:“妈妈我也不是个不识货的,光这词就是天下一等一好诗词,登云楼出二百两如何?”
宋括忙笑道:“林妈妈真是精明了得,在下一首曲谱一百两,这常公子连词带曲,惊世之作却只给二百两,是不是太少了些?诸位小姐以为如何?”
众位小姐只是极其含蓄的笑而不语。
林妈妈看着常夜,等待他给个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