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扶仙临泽话神仙-第3/5页
“这敦煌杏和别的酒不同,一旦加热了,就失去了滋味,就是要冰着喝。这若是到了夏日,还得放几块祁连山的冰块才好喝。这冬日里,酒水本就寒凉,所以直接喝就好了。听说,这酒都是藏在地下酒窖里的,就是为了用低温保持酒的味道。”宋括道。
常夜不禁道:“这不是和葡萄酒差不多么!”
“对对对!”宋括笑道,“这敦煌杏听说就是学西域某个国家传过来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法,想不到常兄随便喝上几碗就知道了这酿造技法了,真是神人不假!”
众人听得自是哈哈大笑,然后又满满饮了一碗。
“说到这葡萄酒,其实敦煌城里也是有卖的,不过可是没这敦煌杏好喝,味道艰涩。有人说是我们大泽的葡萄不好,酿不出好葡萄酒,所以才用李广杏酿了这天下闻名的敦煌杏。”宋括道。
“估计说的也是对的,这好的葡萄酒可是很好喝的,绝对不会艰涩,估计往西域去应该会有好的葡萄酒。”常夜道。
常夜可是对葡萄酒颇有研究的,他曾经也不知道喝过多少葡萄酒。
众人边饮酒边谈论着酒水的酿造,不一会热菜也上来了,这顶楼上也慢慢聚集了很多人。
这五层楼上渐渐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一时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这五人坐在角落里,用一张屏风隔着,他们边喝边聊,聊酒水,聊音乐,聊诗词,聊敦煌,也不去理会这屏风的另一边满满一屋子人却正在聊他们。
这五层顶楼共有九桌,除却常夜那桌,其余八桌都被三家诗社给订了。
诗社的文人骚客也都是臭味相投,大家都喜欢这扶仙楼的顶楼,也正好赶在了一起。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诗社里的社员多以敦煌书院的太学生和曾经的太学生为主。
所以,大家同时同地聚在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更不奇怪的是,大家不同的诗社竟然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一个时辰前结束的敦煌书院音律考核表演。常夜、宋括等人组建的惊世之音乐团带来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表演,无论是曲,还是歌,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那些在现场的太学生声情并茂的向未曾有幸目睹的诗社成员一一描述着,什么非同凡响的开场,什么惊艳终生的乐团成员介绍,什么让人黯然泪下的歌词,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等等形容词语都一一用了出来。
“那第一首《顺流逆流》竟然唱哭了傅祭酒!”
“何止是祭酒先生,但凡四五十岁以上者无不落泪。歌词写得太惊艳了,上了年纪的老者想想这人生一路,哪有不落泪的呢!”
“还有那首《敦煌》写的真好,写给这座城市,写给这座城市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就这开头一句话,在下都觉得无与伦比的好!”
“可惜歌词太过直白,在下一时倒是记不住那个词,只知道泽滨街的酒馆这下是要火了。”
“从来没人敢这么唱曲的,说大白话一般,当真是惊世核俗!”
“那首《沧海一声笑》倒是极好,豪气冲天,听得人热血满怀,禁不住要跟着一起唱。”
“在下可是学会了啊!”
“来来来,唱一个啊!”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众人竟然不自觉就跟着唱起了歌来。
常夜等人在屏风里竟突然听到《沧海一声笑》的歌曲,相互之间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屏风外众人歌声激昂,越唱越响。那些没听过的,不禁大声高叫:“竟有这样的歌曲?”
另外八桌是被诗社预定下的,桌上并没有放六样点心果子,而是放着笔墨纸砚等文房。
众人唱着歌,有人不免激动就提起笔将这歌词给写了下来。
写完这《沧海一声笑》,又将陆陆续续将其他几首歌曲里的好词好句给零零碎碎写了些下来。写完众人便各桌传看着。
众人自然是啧啧称奇,道:“诗不是诗,词不是词,可是唱出来却是如此动听,实在是鬼才啊!”
“还有啊,这常夜前几日在学年诗词科考核中当场作了一阙命题诗词,也是气象万新,惊天动地啊!连太白先生也是赞不绝口呢!”
“哦,赶紧念来听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有人高声朗诵着常夜的那首沁园春,有人在旁迅速用笔记录下这阙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