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扶仙临泽话神仙
常夜也不知道是如何下的九章台的,只知道头脑里一直轰响着经久不息的掌声以及“再来一曲”的呼喊声。
没有办法,常夜也只好第三次返台。
这一次已经没有可以让五人一起弹奏的曲子了,所以只好常夜一人站在了台上。
常夜等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用有些嘶哑的嗓音道:“着实没有准备,所以只好在下一人给大家弹唱一曲《敦煌》。此曲献给我们这座城,献给曾经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谢谢你们!”
毕竟这时代没有扩音设备,常夜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听见他的歌声,他都是尽量放大声音去唱的。所以,此刻他的嗓音也不禁都沙哑了。
常夜一个人坐在偌大的九章台上,对着台下几百人。他轻拨琴弦,然后用有些沙哑的嗓音用力唱道: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
他唱的是这座城,这座所有人都熟悉无比的城。每一个人都不禁沉醉于歌声里,都徜徉在自己的城里,在熟悉的泽滨路寻找自己的影子。
常夜还是没有经验,毕竟他不是专业的歌者,他想为了让大家听见他的歌声就拼命用尽了自己的嗓子,他不太懂专业歌唱的技巧。所以,这首《敦煌》唱到最后,他已经几乎发不出声音来了。
听着九章台上的歌声渐渐弱了,但是琴声依旧,所有的人都揪心不已。
“不要唱了!”那纱幔围着的桌子边,少女忍不住流下了泪来。
终于,琴声寂静,常夜站起身来微微鞠了一躬。
人声寂静,俱都看着台上那人微微笑着鞠躬的模样,然后全场又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不过这一次,没有人再喊“再来一曲”了。
常夜也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青云舍的,他说不出话了,只知道耳边一直嗡嗡的响着掌声。
宋括等人自是兴奋不已,想不到会是这样的效果,早知道就多排几首歌曲了。
他们也只是多唱了两首曲子,想不到时间却过了这么久。天将向晚,众人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作响。宋括喊一声走,众人租了一辆马车向着扶仙楼而去。
这扶仙楼在敦煌城最北边的水城里,紧挨着城墙,在敦煌城北水门见泽门的旁边。扶仙楼楼高五层,楼从水里而起,站在楼上便可以越过城墙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云梦泽。
扶仙临泽是敦煌八景之一,也是敦煌城里最好的观景台之一。所以,这扶仙楼也是敦煌城首屈一指的酒楼,是文人骚客、富商巨贾最爱去的地方。
这扶仙楼和水城里其他楼宇不一样,不通任何桥廊。若想到扶仙楼去,必须得坐扶仙楼的画舫。但是,这冬日里天气已是极寒,水城里早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画舫肯定是行不了的,而人在冰面上走也是不太安全的,毕竟这时代人们穿的布鞋太滑了。
因此,这扶仙楼便发明了一种所谓“冰船”的工具,船上两名船工左右各一,用竹篙撑冰面让船在冰面上飞驰。冰船速度极快,坐在上面是风驰电掣。
常夜心想,这特么不就是放大号的雪橇么!
扶仙楼里已是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宋括要了顶楼的桌,酒保笑道:“宋公子若是再晚来一步,这五楼可是没地了!”
“这天才刚刚黑下来,如何今日这么多人?”宋括奇道。
“宋公子怎会不知,今日敦煌书院最后音律科考核,明日就放假了,所以众多太学生都在今晚聚饮。还有,今晚好几家诗社也都在此聚饮呢。”酒保道。
“我说嘛,范文中怎么不来,原来是参加他的诗社去了。”肖路道。
常夜好奇,哑着嗓子发出含糊的声音问道:“什么诗社?”
“这敦煌城出不了好诗,但是诗社倒是出了不少。比较大的如杏花白、泽芜、水花三家,其中杏花白最大,范文中就是入了这家诗社。但是这杏花白成社没几年,不过因为是二皇子成的社,所以短时间内入了很多人,尤其是敦煌书院的太学生。”肖路道。
肖路忽然贴近了常夜耳边悄悄笑道:“敦煌城里都传皇上最喜欢二皇子,未来这皇位极有可能传给他,所以呢,这杏花白一成立,自是很多人都投了进去。”
常夜倒是对这小道消息民间传闻不是很感兴趣,毕竟他也好歹是看过几十年电视剧的人,这种无厘头的宫廷剧早就是见多不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