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胡杨林傻子救慕-第2/5页
这慕氏商行不做别的,用常夜的话说只做国际贸易。
比如将西域的珠宝玉石、马匹皮草等贩卖到东晋、北魏、西蜀各国,又将东晋的丝绸布匹、茶叶药材,或者西蜀的蜀锦、北魏的铁器、蜡烛等贩卖到其他各国,甚至万里之外的天竺、波斯等地。
总之,但凡天下各国有自己不生产的货物需求,就有慕氏商行的车队、马队、驼队、船队和分号,就能看到高高飘扬的墨绿色“慕”字大旗。
慕氏商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商,和东晋的天下第一坐商陶氏的宝丰行,以及北魏的天下第一工坊高氏的上古坊一起被称为天下三商。
和慕氏不同,东晋陶氏的宝丰行不走南串北,只坐镇东晋国内的各大城市,其主要做丝绸布匹、粮油糖酒、茶叶药材等生意。但东晋够大,人口够多,也够富足,所以光这一国就足够它宝丰行的金字匾额不输慕氏的墨绿大旗了。
北魏高氏的上古坊以生产铁器和白蜡为主,铁器上至刀剑兵器,下至农具菜刀等等无不生产,其以质优价廉行销天下。还有白蜡,天下几乎大半的白蜡都是出自上古坊,光这一项就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
这天下三商虽经营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面上看这三家分别是慕、陶、高三家的私人产业,但实际上天下人都知道这三家其实全部姓皇,都是各国皇家的产业,每年所得的丰厚利润也都全部进了各国的国库。
而这慕氏商行更是这三商中的翘楚,不单单是它生意做的大,行达各国影响力大。最主要是他在大泽国内的地位十分崇高,因为它一年上缴国库两百万贯的利润,占了大泽国一年收入的近半之多。
所以,这慕氏商行的当家慕磊表面上看是无品无级的商人,实际上他在大泽国内享受着近乎二品大员的待遇。也因此,他才能穿得了官靴,系得了镶玉的象牙腰带。
老道士常**略微三言两语给常夜介绍了一下慕磊的身份,常夜不禁听得心内一惊,心道想不到这家伙这么牛逼呢,难怪穿成这样。不过,和他的身份比起来,慕磊的穿着言行已然十分的低调内敛多了。
“真人过讲了,慕某不过是个替皇家经商的伙计而已,哪里是什么大员,世人叫我一声先生已经是折煞慕某了。”慕磊不禁自谦道。
老道士没有接慕磊的话接着和他客套,而是继续捻着他花白的胡须微微笑着。
慕磊微微转头看着常夜,将今日所来的缘由细细说了一遍。
原来,按照慕氏商行的惯例每年入了腊月,各国分号的主事都要赶回敦煌上缴账本汇报工作,顺便等过了春节再回各国去。而慕氏商行在各国的主事是慕磊的兄弟和他的儿子,他慕磊主要坐镇敦煌。当然,说是坐镇敦煌,其实他在敦煌的时间反倒很少,一年之中过半时间都在东奔西走,到各处巡视。而这其中在东晋的时间最多,这主要是因为慕氏商行的收入近半都是来自和东晋的生意。
这眼看着就要入腊月,慕磊正好在东晋都城金陵,于是他决定直接带上东晋主事他的大儿子慕晚风一起押着一批货提前回敦煌。
因为无论如何,他慕磊年底都必须回敦煌,他得向皇上汇报商行这一年的经营状况。得汇报账目,上缴进项。
然而这一路回来却出乎意料的不太顺利,接连碰到了三次抢劫。抢劫这种事情年年都会有,但是像今次这么频繁连着三次倒是十分罕见的。还好他慕氏商行行商天下,他们自己就养了一支近千人的护卫队。这一次回敦煌,慕磊就带了一支两百人的护卫队押着四十几辆大车浩浩荡荡往西北去。
这几次抢劫虽然伤了二三十个护卫,但没有死人,也没有丢了货物,也算是万幸了。但是这一路上慕磊不禁提心吊胆,下令加快步伐日夜赶路,直到入了西泽的境内方才稍稍松懈下来。这一路急赶是人困马乏,终于望到望安门时慕磊的屁股已经被巅得不行了,于是便让护卫押着大车先行进城,自己和大儿子慕春风带着七八个护卫在城外十里地的胡杨林里歇息一会,喝盏茶便就进城。
慕磊一行数人在胡杨林里的茶棚里喝茶,他首先看到的不是别人,正是傻将军常夜。他当然不认识傻将军,虽然敦煌城里大部分人都认识傻将军,但是慕磊不认识。一则是因为他在敦煌时间少,二来以他的身份像这种阿猫阿狗的事情他是顾不得关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