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依法治国-第3/4页



  张居正的沉默不语,让申时行很生气。

  回到文渊阁后,他忍不住问:“阁老,为何不阻止海瑞到都察院,他就像一条疯狗,现在圣上又给他一把刀,我们以后还有好日子吗?”

  “海瑞是大明的官员,能不能胜任,这是圣上的旨意,如果汝默不满,可以上疏给圣上。”

  张四维感觉申时行最近变化很大,原来不是这样的,自从圣驾回京,他整个人毛糙起来。

  “最近我要告病,内阁这摊子事,还要仰仗两位张阁老。”

  张居正没有理申时行,张四维冷眼旁观。

  申时行坐下后,提笔开始写请假奏本。

  下午申时,海瑞刚上任,对于强势的上官,都察院有些人人自危。

  海瑞屁股刚坐热,内宫太监就把他叫走。

  “海御史,万岁爷叫你到乾清宫觐见。”

  海瑞答应一声,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迈步跟着内侍太监走。

  到了东暖阁,看到万历皇帝正在看奏疏。

  “臣,都察院左督御史海瑞,拜见圣上。”

  他刚坐下,就见刑部尚书严清也到了。

  “都坐吧。”朱翊钧摆摆手:“上茶。”

  此时他犹豫着,批不批申时行请假的条子。

  看来这老东西有些心虚,朱翊钧索性让他休息一阵,过几天张学颜到内阁,到时内阁三个人,也能忙过来。

  “叫你们来,两个事。”

  “一个就是司法公正的事,《大明律》耿定向还有李贽他们在修改,以后大明不再以道德治国。”

  “道德这东西,有人道德很好,就比如海瑞,有人道德很差,就比如前内阁首辅徐阶。”

  “朕南巡的时候,听说徐阶人送外号徐半城,这个徐半城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徐阶家族,拥有松江府一半的田地,这当然有些夸张,到时也说明问题。”

  “隆庆年海瑞查徐阶家有田地二十四万亩,因为御史弹劾海瑞,这事最后不了不了,原先退给百姓的田地,又被徐阶家族占了回去。”

  “秦淮河畔有个叫马香兰的妓女,徐阶的孙子一出手就是三千两白银,这些白银购买粮食,能救多少像山西大旱之年的百姓。”

  “所以说,道德治国,就是笑话,大明官员很多人缺少道德,所以他们要强调道德。”

  “海瑞知道,严老头可能不知,朕要把司法独立出来,以后朝廷的各部、内阁都不能再管三法司。”

  “**院拥有立法权,还有法学官员的培养。”

  “监察部拥有审判权。”

  “以后刑部拥有执行权。”

  “这样三个衙门互不统属,都负责自己一摊事物,让百姓有法可依,不再是全靠官员道德审判百姓。”

  “有些官员清廉,道德比较好,百姓能有一个依靠,还有地方申冤。”

  “有些贪污**的官员,得到比较差,向着有钱人,不论百姓有理没理,都是百姓吃亏。”

  “南巡路上听到一句话,对朕感触很深。”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这是什么世道,有钱就有理,没钱就没理,要一直这样,大明不就亡国了吗?”

  “所以司法要独立,不再像现在这样。”

  “严老头,明白吗?”

  “臣明白,可是朝中官员会反对。”

  万历皇帝冷笑:“难道他们反对,就不这样做吗?”

  “听朝中官员的,就不会亡国吗?”

  “南宋的皇帝这么听官员的,南宋不还是亡了吗?”

  “有些时候,官员也有私心,什么是官僚思想?”

  “官僚思想就是脱离百姓,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的官员作风,压榨百姓以自肥。”

  “只管自己,只管自己家族人快活,不管百姓水深火热,这就是官僚思想。”

  “江南的官员,家里都做买卖,征收商税他们要反抗,要与朝廷抗争,人数众多的江南官员,要左右大明的朝政。”

  “这就是不好的官僚思想。”

  “去年浙江金华府的商税,说出来都丢人,店铺上万家,一年商税只有七两白银。”

  “没有边军保卫大明,就像浙江金华府这样的城池,焉能不被鞑靼人的铁蹄踏平?”

  “所以,啊!”

  “海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