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龙陵 第六百一十章 知音论和-第2/3页



而作为一个执政者,应该是一个高明的乐师,将百姓万民的众籁之声协调为一个和谐动听的乐音,这才是最为成功的治理。过去读史书,看到先哲将宰相的职责定为“调和阴阳”,总觉得过于空泛,难以理解。

今天,教授终于顿悟了。

他仿佛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他也知道了以前自己为什么 会处处碰壁,时常郁闷,而且好像还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了,原来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兼容万般的境界,所以才会有挥之不去的苦恼。

他又想到:作为音乐来说,和声其实也就是一种新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要产生在不同声音的综合之中。倘若众声都发出一个音来,就只有大声而没有和声了。作为一个方面之主,要让部属都说出自己的话来,然后再协调众议,形成一个新的论说,这不就是博采众长、酿花成蜜的道理吗?

茶过三巡,言过五味江上飞也把瑶琴的弦接好了,苔藓先生好像还意犹未尽,坐到琴前,伸出他那双修长而又白晰的手,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指腹轻轻地抚在琴弦上,随意拨弄了两下,梁间再次环绕起悠扬的琴声。

琴声忽而高亢,忽而深远,忽而仰天长啸,忽而壮怀激烈,忽而踌躇满志,忽而睥睨天下。

旁边那潭水池里的几尾锦 鳞也应声而动,居然随着苔藓先生的琴声音,在水里跳起了欢快的探戈。

音毕,教授还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久久无法自拔。

“何先生,这是鄙人最近看了国庆阅兵式后,感受到了国家强盛,国人扬眉吐气后自己创作的一首曲子!不知先生听了意下如何,还请指教!”

听了苔藓先生的一席话,教授方才从一段热血飞扬,慷慨激昂的梦中醒来。

“苔藓先生不仅是化外高人,而且还心怀家国天下,念及苍生黎民,眼里不仅有高山流水,而且心中还有我中华的万里江山,你这一曲足可与岳爷爷的《满江红》相纰美了!只是不知这一曲名叫什么?”教授由衷地说到。

“何先生过奖了!岳爷爷的《满江红》及千古绝唱,华夏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者,吾辈怎么敢与之相提并论。不怕先生见笑,这是我前几天有感而发,偶然之作,一时还没有

想好曲名,更无力填词!这填词一直是我的弱项,还想请何先生指教!”苔藓先生谦逊地说到。

“苔藓先生过谦了,刚才我在大门入口处,看到了你的佳作,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仅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反而还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心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啊!这样的佳作我看世间也极其少见,为什么还说填词是你的弱项呢?”教授反问到。

苔藓先生听教授这么一说,心里也是一喜,心想今天真是找对人了,真的是遇到知音了。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啊!何先生果真奇才,我今日能与你成为朋友,真的三生有幸啊!可你却不知,我只会作一些现代诗,而这首曲子应该配古体的词比较好一些!还请先生不要推辞,帮我完善这首曲,了了我这个心愿!”苔藓先生诚恳地说到。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显得却之不恭了,因此教授便愉快地承下来了。

……

不一会儿,教授便根据苔藓先生的乐曲,填上了一首词,其词名叫《阅兵雄风》:

车隆隆 ,势雄雄,

礼炮声声震苍穹。

挽强弓,驭长龙,

旌旗猎猎贯长虹。

昂首阔步向前走,

炎黄子孙手牵手。

紧握手中轩辕剑,

高唱胸中《满江红》。

不惧风雨袭,

只为山河颂。

十四亿人同奋起,

共筑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华夏兴,

国强民富是初心。

百年耻辱一朝雪,

吼出世界最强音。

中国梦、开太平,

盛世万代是使命。

不畏前路多坎坷,

朝夕奋发无少停。

中国梦、大一统,

荣辱甘苦皆与共,

天南海北华夏境,

九州四海炎黄种。

中国梦、向前冲,

中华中华莫放松!!!

普天共尊五星旗!!!

环球尽沐大汉风!!!

教授随即念了一遍给苔藓先生听,苔藓先生非常兴奋,马上抚琴,教授也和歌而唱。一时间,大家眼中仿佛又看到了华夏阅兵式上那个令人振奋人心的场面,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因此感到骄傲而自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