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龙陵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南征祭文-第2/3页
既有人心,当行人事,毋得不为南中数万百姓思量乎?使兵戈接踵,元元披荆,嗷嗷沥血,试问谁才是肇难之首,谁又该担此难赦之罪?”
自此,汉家儿郞,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强弱贵践,戮力同心,忠君爱国,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吾志不改。时刻征天伐之野心,讨民诛之恶念,灭歁民之贼寇,剿结伙之强盗,遂沧海横流。吾立身无愧,任尸覆四野,唯精魂可依。
……
吾虽不忍陷万民于水火,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今,贼寇犯境,屠我子民,践我国土,迫于无耐,愤然迎敌,只为复我华夏山河,还我子民太平盛世,方不负天子之重托。
吾军所过之处,晓以大义,南中百姓无不信服,唯尔等狂妄之徒,不识时务,不辩是非,顽固不悔,屡兴刀兵,屡毁太平之望!胁持无辜,为己作伥,考尔之戾举,可为寒心,尔纵不思一己之私
今遇丘井之阵,阵中所遗陶罐两只,罐体有字,一黑一土,方知乃墨家所留,却不知其意,故加持阵型,保而存之,待后来者察之。 观阵中丘井,如桑梓家园,方知轩辕黄帝创阵之真谛,乃感桑梓养育之恩,念百姓民生之苦。
惜战火一起,家乡父老,谁无失亲之痛,谁无毁家之谀,然尔等狂徒因一已之私,擅起刀兵,至天地昏暗,烽烟四起,燹骨成丘,溢血盈江。家园只剩一片瓦砾,黎民不余寸骨,此,汝等之罪过也。
孟获七城,俱为墨家所建,处处选址,皆极有深意,其中鬼斧神工,机关林立,吾有幸破之,七擒孟获,然七城中秘密高深莫测,一时难以探明。恰逢国事颓糜,军情紧急,不容我等在此细查详究,特留孟获所告之揭语于此,望后来有缘人解之。“五行聚首,七星花开。九州浮沉,黑土同在。”
北斗迷踪引,五行镇邪 扇,二者神物,金玉所制,集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灵光而成,得之,可开七城,完达使命,望 后来者慎之!慎之!
今当班师,作此文留与尔等,并融龟鹤于丘井之阵,注入吾之精气,万望尔等以此为鉴,世代勿忘今日之盟势,感念汉夷永世之和好,罢刀兵于此间,唱颂歌于万代。重开七城,寻得神物,匡复我汉家江山。
——大汉丞相诸葛亮。
这段文字的结尾居然是诸葛亮,而且里面还总结了南征的原因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他对后人的期望,可惜刘谌和诸葛怀虽然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明白自己的目标任务,但却无法完成诸葛亮的心愿。
前面一段显然是讨伐叛乱者的檄文,文中既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天威,又显示
了自己坚定不移的讨伐决心,所以读起来字字诛心,句句拷魂。那字里行间自带一股盛气凌人之气,双目一看便觉得压力山大,用心去读更觉得让人心惊胆颤,读罢之后更是让人汗流颊背。
这段文章就连旁观者读起来也觉得难以承受,更不用说当事人是何感觉了。难怪阵琳为袁绍写的一篇《讨曹檄文》,曹操读后会惊得毛骨悚然,以至于汗出如浆,久患随即痊愈。
看来这好的文章的确可以养人,也可以救人甚至是杀人。
而中间那一段又体现了他心系万民,心怀天下的一贯理念,看了之后方知诸葛丞相的爱民之真,爱国之切,真是让人为之动容。
而最后的两段,才是他真正想留给后人的内容,里面不仅点明了这七座孟获城的由来,而且还总结了这七座城里的机关陷阱,同时还留下了那四句揭语,再次点明了这七座城里面包含的重要内容,以及他将龟鹤的元素融于丘井阵里面的初衷,便是为了给有缘人留下打开七处孟获城的线索。
大家透过这段文字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当时的心情,也体会得到他的处境,特别是他那平乱安民的决心,是无比的坚定;讨贼复汉的信念,更是无法动摇;其吞吐天地,囊括宇宙的志气是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千,更是荡气回肠。
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道坎坷,事事难料,导至刘谌宏图难展,壮志难酬,随着岁月的逝去,他也只能草草葬身于此。
强如诸葛亮也有失算失策的时候,更何况是刘谌和诸葛怀呢?所以这一切并不奇怪。所谓差之毫厘,缪之千里,没有想到,当年一个小小的失误,却让事情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诸葛亮的一番苦心付之东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