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雪山奇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应文台-第3/3页



寺庙的两间大殿,左边是圆形,右边是半月;还有墙上的那幅画上怪人的两只眼睛,组合起来都是一个“明”字,这表明了庙里的主人,虽然身处这样遥远偏僻的地方,但他的心中一真都惦记着大明。

所以从这几处疑点稍加分析,便会得到大家想要的答案。

而据相关野史杂谈记载,当年与建文帝朱允炆一起出逃的大臣有二十多个,其中有三个人一直在他的身边,不离左右,这三个分别是程济,他出逃时以道人的装束为掩护,后来一直以道 人自居,号水月道 人,这一点便与他们刚才走过的水月道 完全相符。

另外一个叫杨应能,在出逃时,他也与建文帝一起剃度了,化装成了和尚,按照朱元璋当年留给建文帝度牒上的法号化名为应能;第三个叫叶希贤,也与建文帝一起剃度,也按度牒上的名字,化名为应贤和尚;而朱允仍便是应文和尚了,这一点也与那三应台上的情况完全吻合,只不过这段野史,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李子木和文立都不知晓,以至于到现在大家都还蒙在鼓里。

相传当年建文帝从奉天殿里逃出来,进了一个事先挖也的隧洞,来到一条地下水渠,并乘船出鬼门而与负责接应的人一起离开了南京。所以刚才大家在水月道 的尽头便看到了鬼门的字样,这一切都 与传说中朱允炆出逃的细节不谋而合,所以这一切不是单纯的巧合,这一切都 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雪狐钻出去的那个洞,刚好能容 人进出,所以他们便搭起人梯,循着那只雪狐的足迹而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