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意 重来



就像一枚沉落千年的月亮,被湿淋淋地打捞了上来。

《枕鹤记》的诞生,不可思议。

在唐老斋如风中之烛时。

《枕鹤记》里的机密,像一道史芬克斯之谜,被一个留学美国的女生轻松破译。

天意。

这是天意。

唐念约看完陈辰的第三章《秋妃传》,已惊愕地说不出话。

父亲。

你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父亲的情怀里究竟深藏着什么?

他看起来如此平静,如此看淡世事,可是,他内心却不是这样的。

他看起来比平时更加平静。

可仅仅是看起来。

而且,父亲至始至终没有说当年被关在牛棚里,是怎么挺过来的。

父亲跟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命运突变。

走出书斋,放下书本。

离开讲台,低下尊贵的头颅,打扫厕所。

看人冷眼。

父亲到了美国后,不愿意见任何人,不相信任何人,父亲人生的黑暗那么长,独自是怎么走过来的?

唐念约的人生也走过了55个岁月,终于懂得去咂摸人生。

可是,在半年前,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脾气还着*味。

她一向觉得命运对她不公,父亲对她不公。

她试着了解父亲。

父亲的《枕鹤记》,借秋妃的第一人称,写就的《枕鹤记——一个宫中女官的日记》,就在眼前,是怎样的婉约与凄楚。

父亲从一开始的激动,变的异常平静。

仿佛这本书与他无关。

唐念约庆幸自己,在退休后,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

“可是,爸爸,你明明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江洲在穹窿山坍陷到江中的区域,打捞过秋妃朝代的摩崖石刻,为什么会花重金,购买夏冬的残碑石刻,就8个字,你花了上万美元…………”

某一天,唐念约转来转去,又绕到这件事上。

父亲笑了。

隐约的笑了。

果真,唐念约是个聪慧之人。

她想起什么来了。

事情做的这么奇诡。

夏冬在穹窿山天坑,得到了残碑上的8个字。

他以为这是绝密的,有价值的。

他第一时间通知唐念约,他仿佛拿定了这8个字的残碑石刻价值连城。

原来,唐老斋不仅知道这8个字,还知道其他的50多个字。

“这块碑石应该有160个字。”

某天晌午,父亲突然冒出了一句。

唐念约正低头读报。

唐老斋生生地说了这句话。

“什么160个字?父亲,你说什么?”

“残碑,应该是160个字。”这一句,唐老斋说的异常清晰。

“爸,爸爸,你能够说话啦?”

“女儿,我说的是残碑上应该有160个字,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小将们砸烂了,扔到了江底。”

“爸爸,你见过160个字?”唐念约紧跟着问。

“我只记得50多个字。”

“有故事情节吗?爸爸这么好的记性,如果有故事情节,是会记住更多的……”

“先秦时的汉语,深奥无比,句子精短,没有人能够记住……我记住的50多个字,已是极限。”唐老斋说道。

“那,爸,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明明知道残碑上的字,还要重金买夏冬的8个字?”

“天机不可泄露,人,总是利己的……”

“这……可是,我真的不明白,你是用这种方式帮助别人吗?”唐念约突然悟到了什么。

她想知道一切,可是看父亲的样子,她又不问了。

父亲一辈子除了负情于原配鲍文鸾,可是,这是社会这架巨大的马车碾压的缘故,他只是一只蚂蚁。

如果他坚持,他只有一知出路,与鲍文鸾一样的下场。

他想苟活。

所谓的因果报应。

所谓的相生相克。

所谓的——替——死——鬼!

父亲。

你其实才是一本最深奥的书。

注:文中《秋妃传》与《枕鹤记》可能有交叉。盖因为唐老斋的《枕鹤记》与陈辰的《秋妃传》同为给秋妃记传,唐老斋在陈辰的《秋妃传》快完稿时,建议她不要与自己的作品同名,《枕鹤记》只能有一本。

陈辰,身长173米,外表愚拙,内里晶莹剔透,这让唐老斋很满意,仿佛他最后一次赌博,恰好他捡了一块貌不惊人的赌石,哪知未曾开宝,已光彩夺目。

陈辰对于唐老斋的理解,实在出人意料。

某天,唐念约收到一封函,看信封上写着一行字:烦 转交唐国钧教授亲啟。

唐念约看信封上的抬头,知道是江洲大学信息情报中心的主任写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