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箭雨!疑似银河落九天
宵禁,使得长安城的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
偶有上街巡逻的京兆府府兵、长安县不良人、以及小队神策军兵士,都被左墨离都的雄武威严所慑,尚未照面便已远远遁避。
沿途各坊内的官吏百姓,虽被大军的鼓噪之声振醒,却并无一人敢于出面探察。
兵者,大凶也,长安城已有数十年没有见过刀兵了!
杜慎言走在这一千二百名左墨离都将士所组成的军阵最前列。
强压着内心被鼙鼓富有节奏的鼓点所带来亢奋,努力保持冷俊淡然的气场。
他双眼凌厉的目光狠狠地投向了前方无尽的黑暗中,似乎要将黑暗中的一切阴谋凶险都钩到眼前。
急促的马蹄声过后,游奕营的一名轻装斥候来到了杜慎言身边,翻身下马,向杜慎言耳语道:“守卫明德门的神策军已然全员警戒,但未离开防区!”
杜慎言并不停止向前行军的脚步,听完斥候的耳语汇报后只是简单的点了下头。
斥候随即策马离开,继续沿着事先预定好的路线侦查。
整个汇报过程简短直截,没有任何礼仪、敬语。
这其实是在执行杜慎言已然传达的军令:作战时,言行从简,免除一切繁文缛节!
不到一刻钟,陆续又有二十余名斥候向杜慎言作了汇报。
凭借着逆天的同期辨物神通,军情在杜慎言脑海里汇总,显现出了长安城的当前的总体态势。
分驻在城廓十三门、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皇城等机要重地的神策军已全然戒备。
除了安化门的神策军出动了一个营步卒,沿着安化门大道向北行军之外,其他地方的神策军并未出击。
到目前为止的战事发展,一切都还在杜慎言事前的战术预想之内。
大部分敌人不出所料地没有出击。
未摸清敌方的兵力数量、分布、武备等具体情状,绝不将主力置入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既是军事常识,也是仇士良等一干北司高层的惯常性格。
幸而他们这次依然保有着这样的常识和性格!
此时安化门出击的一个营神策军,则显然是仇士良等人派出来先行探路、摸清战场虚实的。
杜慎言对各路斥候奋蹄来报的军情迅速思索汇总后,稍一定神,立即命令大军停止前进。
左墨离都的所有军士都整齐划一的停止了脚步,“咚咚”的鼓声也戛然而止。
大军停止的地方,距离安化门大道和敦化大道的十字交叉口,尚有二百步的距离。
黑夜笼罩的敦化大道又一次恢复了宁静。
杜慎言和他的左墨离都,要在这宁静的黑夜中,等待他们猎物。
一炷香的工夫过后,东南方由远及近传来嘈杂的喧闹声。
杜慎言清楚,这声音,是先前斥候所报的那支安化门神策守军,行军时发出。
这支神策军,已临近安化门大道和敦化大道的十字交叉口。
与左墨离都熄火禁光不同,这支神策军显然是明火高举。
即使隔着四百步的距离,左墨离都将士,都能轻易看到缓缓移动的冲天火光。
“拉弓!”杜慎言的军令下得总有些出人意外,但所有将士却是毫不怀疑的立刻遵照执行。
归义军向来将令如山。
在这场战争中,杜慎言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拉弓!”……一千二百多名左墨离都将士,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军令,同时将弓弦拉至最满。
所有将士都用力的盯着正前方,屏息等待着杜慎言的下一个指令。
大部分左墨离都将士此番都是第一次上战场。
激动和怯怕相互交杂,使他们的脉搏跳动都比平日快了好多倍,带动着手中拉满的弓矢上下无规律的小幅乱颤着。
很多兵士在这静谧的寒夜里,甚至听到了同袍的心跳声。
三个弹指后,一点点火光终于在二百步外的安化门大道和敦化大道的十字交叉口亮起,火点越聚越多。
左墨离都的将士们都清楚,那是神策军正在集结列阵。
暗夜中满弓以待的大军,紧张而又焦急的等待着,给予这帮尚不知危险的世家富户子弟们,以雷霆一击。
但是杜慎言却没有立刻下出放箭的指令,他需要等待最佳时机,一个可以给予敌人最多杀伤的时机。
箭雨,前三轮齐射最具有突然性。
而箭雨的杀伤效果,与这种突然性成正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