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仅仅需要1碗茶的时间



“你背一首四句话的诗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校长问。

“我妈第一次把这本书给我,要求我读的时候,第一首诗,我读了几遍,就会背了。后来读多了背多了,背诵就越来越来快。现在,四句话的诗,我只要看一遍就会背。”林溪鸣说。

“看一遍就会背后,以后也不会忘吗?”校长问。

“不会。”林溪鸣肯定地回答。

“和《淮民谣》一样长的诗,现在你多长时间能背下来?”

“只要那些字都认识,一碗茶的时间我就能背下来。”

“确定吗?”

“确定。《淮民谣》就是和老祖打赌背下来的。当时我跟他说,他喝完碗里的茶,我就能把《淮民谣》背下来,他不相信,说我要是能背下来,他给我交一个学期的学费,后来他输了。”

“你老祖也认识字?”校长有些意外地问。

“校长,是这样,老祖是他的小学老师,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叫林祖齐。他们因为同姓,从小就是按辈分称呼,很少称呼老师。”周老师插话道。

“好。那我和你也打个赌,你要是能在一杯茶的时间内背下一首和《淮民谣》差不多长的诗,我也帮你交一个学期的学费。你敢不敢打这个赌?”校长问。

“我敢!但是我比较希望换个语文老师,可不可以我不要你交学费,你把我们班现在语文老师换一下?”林溪鸣话一出口,他的班主任老师顿时坐不住了,忙说:“林希明同学,这个…余老师,他是一位经验……”班主任周老师话刚开始,校长就摆手示意他不要插话。

“咱们先打赌,如果你赢了,我答应给你交一个学期学费的承诺不变,你提出的要求呢,我们会和其他校领导商量。”校长说。

“要得。我们现在就开始。你出题。”

“要是你输了呢?”校长问。

“我不会输的。”林溪鸣说完,教务主任已经完全理解了余老师口中的狂妄。看着眼前这个闪闪发光的农村孩子,他感受到了知识给人的自信。

“万一输了呢?”校长紧追不舍。

“哎呀,你这个人太烦了!你不相信我就算了。”听到自己的学生这样对校长说话,周老师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到了地上,一口刚刚喝到喉咙的茶把自己呛得要死。这还是个农村孩子吗?教务主任也是一愣,眼睛睁得圆圆的。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我来出题,同时呢,我倒上一杯茶,你要在茶喝完之前把它背下来。”校长说。

“要得。”

“周老师,你把我书柜第二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本书拿来一下。”

“好。”周老师忙起身,很快把一本墨绿色封面的书递到校长面前。

“这首诗见过吗?”校长把书翻到一处,摊放在茶几上问。林溪鸣低头一开,是一首没有见过的诗,作者是杜甫。和《宋诗选注》一样,这本书也是繁体竖排的。

“没有见过。”林溪鸣回答。

“有不认识的字吗?”

“有。第四句的第四个字不认识。”

“这个字读音和卷铺盖的卷一样,意思是挂,挂起来的挂。”

“那我晓得了。我们现在开始。”林溪鸣说完,开始埋头认真背书,同时校长倒上一杯茶喝起来。

“我可以背了。”林溪鸣抬起头说。

“好。背吧。”校长说完,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子里还残留着未喝完的茶水。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林溪鸣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我说话算话,下个学期学费我给你交,你的要求,我们会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商量,不管商量结果如何,都会给你个回复,教务主任和你的班主任老师可以作证。”

“谢谢校长!”林溪鸣开心极了。

“听说你还能背小学语文课本?”教务主任问。

“是的。小学十二本语文书上的课文我都能背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