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推感言-第2/2页
就这么个朝不保夕的人,竟然成功刺杀了皇帝,夺了他的帝位,自己当起皇帝来。
刘彧当皇帝后,有人造反,史载当时普天同叛。因为刘宋都城在建康,所以刘彧只控制了沿江数郡。就这样,还被刘彧翻盘了。要说刘彧是个雄主倒也罢了,偏偏他是个昏君,刘宋败亡,就是在他手里折腾的。可见世事无常,不能想当然。
刘彧平叛时,他麾下有个将领叫沈攸之(这时间段挺多人名字叫某某之的,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去与叛将刘胡交战。刘胡是个有名的,在叛军里面儿是头号大将,时官至辅国将军。但就是这个刘胡,再给江水下游的友军送粮时,做了件搞笑的事,他把装满粮食的布袋严实地捆在船上,然后把船翻过来,顺流漂向下游友军。结果,中间的沈攸之一看江中漂来这么多翻船,感觉可疑,打捞起来一看,满是军粮,真是嘴都笑歪了,立即照单全收。
刘胡搞笑也就算了,他主子邓琬不仅不引以为戒,紧随其后继续搞笑。为了给刘胡送木材备战,他将五千片上等木板,也投到江中,让江水带给刘胡。结果江面起大风,风急浪大,这些木头直接冲垮了刘胡的水寨,冲坏大量舰船,然后一直飘到下游沈攸之的营前才停下来。就这,沈攸之又笑歪了一次嘴巴,依旧照单全收。
刘胡打不过沈攸之,准备逃跑,临行前对友军袁凯说,贼军势大,只能拼死一战了,你在这等我,看我率精锐去跟他们决战。说完就溜了。袁凯也机灵,立马看出不对了,马上牵来自己的宝马“飞燕”,对部将说,刘胡这王八蛋根本不是去跟对面决战,而是要跑,你们等着,看老子把他追回来。然后他骑着“飞燕”也溜了。
袁凯跑出去没几步,半路给部下薛伯珍给剁死了,薛伯珍就更能搞笑了,他带着袁凯的人头去投降官军俞湛之,本想换个富贵,没想到话还没说几句,让俞湛之把脑袋给砍了,俞湛之打包好袁凯和薛伯珍的人头,送到上头那里去请功了。
说了这么多看似不着调不靠谱的东西,最后说一个靠谱的作为收尾。
刘裕死后,他儿子刘义隆继位,史称文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位仁兄。当时称雄北方的是北魏,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此时的主子是拓跋焘。那是个很能打的家伙,他继位的时候,北方仍有数国,然后大部分给他征服了。打完家门前的,拓跋焘来找刘义隆的麻烦,领着十万步骑南下,一路所向披靡。
这一日,他到了悬瓠。
悬瓠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是个军事重镇,在今河南汝南。但与之不相称的是,里面只有不到一千宋军。主事的是参军陈宪。拓跋焘一路走来,望风披靡,十万精锐步骑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宪放眼里,大手一挥,大军攻城。
然后,拓跋焘就悲剧了。
史称宋军“以一当百”,硬是把城池给守了下来。拓跋焘先是填平了护城河,而后用冲车的大铁钩去拉倒城墙,再让麾下百战老卒去猛攻,直接肉搏。当时战事惨烈程度,不忍听闻,魏军踩着同袍尸堆爬城死战,岂不用力?拓跋焘一世雄主,岂是不懂打仗的?但打了四十二天,数万步骑硬是没打下悬瓠。
悬瓠城防器械充足,宋军装备精良,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宋军打这一仗,以不到千人的队伍,取得歼敌上万的大胜,那是不要命了在拼,心里面估计就没想过能活下来。
最后,他们中没战死的小半部分的人,包括陈宪,都活了下来。拓跋焘吃了亏,烧毁大营,灰溜溜离开悬瓠,回家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