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第3/3页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巡抚李文进增高南小城2.6米。

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巡抚刘应箕将城墙增高3.3米,增厚2.6米,“石砌砖包”,并建起四座门楼。

所以到了此时,这大同城一共有四座主门,东南西北各一座,分别为和阳门、永泰门、清远门、武定门,为保证交通便利,每个主门分设两个小门,城门共计十二座,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

这么多城门的大同城,比京师还要夸张,出入十分方便,也是来往关内外通商重镇,每天都有无数商人进出大同。

王朴在时,规定东门进,北门出,每辆大车不管是什么东西,只按车的大小,收银五十两到一百两不等,一年赚钱以十万计,守城门的官兵更是富的流油,大伙都抢着要来。

葛洪山先说大同城墙,其实就是先说大同的钱。

听他这一说,大伙就知道,王朴真特娘有钱。

但是跟着他的兵,真特娘不敢打。

“经过这么多次修建,扩建,大同城现在全城周长近二十里,墙高十五米四,厚五米一。”

“这城有点大啊。”严雄和方多台纷纷惊叹。

大同不但是边关重镇,更是这边数府中商业最发达,商人来往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城池是越建越大。

此时不后世道路发达,大同建官道大路之上,出关唯一的官道大路就从大同穿过。

你普通人想通关,可以到处走,如果经商,运着大车,必须要走大同。

在大同南有两条官道,一条往大同,一条往玉林,你不走大同也可以,多走几十里路而已,到了那边出关,一样要交钱,还不如走大同,且这边人气兴旺,商贾云集。

大同镇现在还有兵马大概三万多,实际大部份都是老弱病残,因为主力精锐和家丁,要么陷在松锦之战,要么已经被丁毅收编。

“姜瓖是姜让的弟弟,他的弟弟是阳和副总兵,也属于大同镇。”

也就是说,姜瓖兄弟两,都是丁毅的副总兵。

阳和卫守卫长城阳和口,就在边关之上,想要出关的人,那边也是可以走的。

难怪姜氏兄弟对丁毅不爽,不说丁毅抢了他们总兵之位。

就他们兄弟,一个守大同,一个守阳和卫,都是出关的重要关口,财源滚滚的位置。

“朝廷不是禁止和蒙古建奴通商吗?”严雄这时道。

“没有用,这边都是光明正大的,大伙都想赚钱。”

“商人付钱,当兵的开关,大家都好过。”

丁毅大骂:“晋商就这么给建奴送粮送铁送盐糖的。”

一群卖国贼,帐中诸将都骂。

现在丁大人到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大同城这么大,至少得上万兵马才能守的住各处。”丁毅笑道:“看来还得在大同征点兵。”

众将深以为然。

接着丁毅脸色一正,开始颁布任务。

来了大同之后,肯定有大事的事情要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