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议和之争-第2/3页



丁毅在次日接见了一批新晋升的军官,逐一勉励,赐刀,又给他们上了一课,才让众军官回营地。

数日后,某夜丁毅回到家,先去看了看阮文燕,结果发现她不在家,听侍女说,她带着丁烨去阮文龙家里了。

阮文龙府距离丁毅府很近,直线不到一百米,步行七八分钟,丁毅见她回娘家,当下便去看秦楠和二子丁想。

丁想和丁烨,丁蜜三兄妹同年,今年都是九岁,还在上小学。

丁毅去时,丁想和丁蜜正在一起做作业,秦楠在边上一脸慈爱守着他们。

看到丁毅进来,两兄妹赶紧站起来。

“拜见父亲。”丁想很有礼貌,像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

“父亲。”丁蜜却喜滋滋的一头扑进丁毅怀里,比丁想更像个孩子。

丁毅轻轻抱起丁蜜,余光看了下丁想。

丁想小脸微红,似乎也想得到父亲的拥抱,但他受到的教育,却要让严守礼节,尊重长辈,完全没有丁蜜那么自然。

“长这么高了,老爸很久没抱喽。”丁毅哈哈大笑,走过去,一手又抱起丁想。

丁想和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不过两孩子都九岁,丁毅发现自己有点抱不动,赶紧放下。

“丁大哥。”秦楠眉开眼笑的看着他,满眼的温柔。

丁毅还没说话,丁想缓缓道:“父亲大人,大哥今天家中有事,所以没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哦。”丁毅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丁想说完,好像有点害怕,脸更红了,低下头,不敢看丁毅。

丁毅知道,丁烨性格乖张,贪玩好动,又喜欢捉弄和欺负人,丁想和沉最,丁蜜他们都不喜欢丁烨。

丁想刚才这话,表面在替丁烨说话,其实是指丁烨不合群,没来一起做作业。

这是,秦楠教他的?丁毅微微看向秦楠。

秦楠脸若桃花,只看到温柔。

-----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鲍承先入京师,陈新甲密见崇祯帝。

此时刚刚经历松锦大败,明军精锐尽失,国内又农民军肆虐,加上丁毅不听话,而且野心勃勃。

崇祯帝第一时间就决定议和。

但崇祯这个人,实在是即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的典型,历史上多次想议和,就是不敢承认自己有这想法,偏要让手下顶锅,只要被群臣一反对,立刻就甩锅。

上次想和满清议和,卢象升跑过来问,他一口否认。

皇太极和他谈到一半,没等到回信,勃然大怒,悍然入关,先杀卢象升,后屠济南城,明军损失人畜数十万,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说,真实的历史上,皇太极其实也很想议和的,他格局也不大,估计和荷兰差不多,想得到西班牙认可,承认他立国,然后大伙划分地盘,各归各管。

但崇祯居然耍了他两次,每次谈到一半就变卦。

于是一切按照原来的重演。

崇祯先同意议和,派朗中马绍愉和参将李御兰使清言和。

马绍愉五月到塔山(宁远前面明军唯一的堡城),送上明朝敕书。

但皇太极他们一看,感觉这敕书不像真的。

因为崇祯这玩意怕被留下把柄,让自己遗臭万年,居然不敢盖章印。

皇太极当然不干了,立马下令攻打塔山。

马绍愉劝清兵不要攻,清兵不依,还是勐攻。

明军自然抵挡不住,最后全城除了马绍愉,塔山守军和百姓,全部**而死,无一投降。

清兵护送马绍愉出城,又送马送粮让他回京。

塔山被破后,驻守宁远的吴三桂,不等朝廷命令,直接放弃宁远,全军退往山海关。(原历史他还等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才走,这次吴三桂被徐敷奏鼓动后,直接就跑回山海关了。)

此至,山海关以北,明廷所有地方,尽归满清,几十年经营的松锦防线拱手送人。

六月,马绍愉回京,清致书崇祯帝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疆界事,将议和条款密件送陈新甲。

这时崇祯帝也在朝中焦头烂额。

早先陈新甲曾经不小心把想与清朝议和的事告诉过傅宗龙。

傅宗龙离京时,又把这事告诉过大学士、吏部尚书谢升。

谢升后来看到松锦大败,就把傅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崇祯帝召陈新甲过来质问,陈新甲叩头谢罪。谢升想了想,进言道:“那边如果肯议和,和也可以。”崇祯帝默然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