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张咨哪里来的这么多钱粮-第2/3页



何苗赶紧起身搀起娄圭,嘴中说道:“苗当不得,子伯有宰辅之才,万不可行此大礼。”

嘴上这么说,何苗心中却不是这么想。

娄圭?谁呀?老子有荀彧,还要啥自行车?

可千金市马骨,就是马骨亦值千金,万一这骨头上还有些肉呢?

在何苗想入非非之时,娄圭的话打断了何苗的思绪。

“圭今日见郡府官署内诸曹掾未在公房中,不知郡守可曾派人寻了?”

既然决定好了要受何苗举荐,那娄圭也不能不露一手了。要想快速获得新上司的信任,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其解决棘手的难题,而娄圭已有腹稿。

娄氏家主见自己儿子要聊公事,便示意舞乐暂停,让下人们离开,他自己也在侍女的服侍下回房。

“子伯如此问,想必是已有妙策。”

二人同入一席,娄圭给何苗说道:“南阳郡府诸曹皆各大族之人,诸曹掾如此作为,必定是受了大族之命。”

“子伯的意思是,要解决此事,得从大族入手?”何苗这般问道,心里却有另一个想法。

就这?连我这穿越之人都知道不能对大族下手,你这是要帮我还是要害我?

“是,也不是。”娄圭胸有成竹道。

何苗看着娄圭露出的浅笑,问道:“子伯何意?”

“张子议是太傅门下,非因罪去官,挂印之日又有如此举止,圭可推想,太傅必不想让郡守如意。而太傅亦任过南阳太守,与各豪族有旧,诸位大族的意思就是太傅的意思。

太傅与大族若不想让郡守在此为官,最直接、也是最快的方式就是在秋税与案比之事上下手,若其得手,轻则郡守丢官弃职,重则被押入京中,以待处死。”

白天时娄圭已与何苗简单说过此事,只是不像今夜这般详细。

“子伯可惧乎?”

“有何惧哉?”娄圭笑道。

自朝廷天使至宛城下诏,娄圭就在脑中思考过此事了。

娄圭昨日见到过使节,从其衣着与胯下之马就可知,此人必是刚受命就一刻不敢耽搁,直奔南阳而来。张咨任期未到,且去职之后并未被收押,可得知其并无罪状。

而张咨又是袁隗门生,如此匆忙让张咨去职,加上从各曹掾史处得知的大族态度,这些人必是要在秋税与案比这两个紧要出下文章,这才让张咨如此快交接,即日就回京中,远离南阳的纠葛。

南阳税收自有其郡情在,每年能收多少税,各家也是差不多知道的,不过就是数万石米上下,再加上数十万钱。

可不说别人,仅说张咨,他在任前三年就向朝廷上缴了近两万万钱的赋税,平均下来每年要上六千多万钱的税款,这与府库中的数字可谓天差地别。而何苗若想顺利度过旬月之后的案比,就必须要补足这个款项,至少也不能差太多。

“府库中的钱粮与往年上缴的税赋相差甚远吧。”

“还有五千万钱的差额。”

“郡守可曾知道张子议从哪里凑出的这么多钱粮?”娄圭有把握,当何苗得知自己要说出的这个消息后,一定会觉得举荐自己这个六百石物超所值。

“有所耳闻,一部分是盐铁供给,大头是除李、邓、阴与宗室外的大族分摊,不够的则是张咨从乡中运来,用自家的钱粮殿上。”

荀彧已经跟何苗说过此事,当何苗将其说给娄圭听后,娄圭嘴角一扯,心想要拿出点真东西来了,不然自己得让人比下去。

“看来郡守手下亦有高人,圭且再问郡守,可知那些大族为何愿意分摊,他张子议又是从何处拿来的这么多钱粮?”

娄圭心想道:新郡守可能知道大族为何愿意分摊钱粮之税,但他绝不会知晓后者,他手下又没有南阳士人,旁人绝不会得知此中机杼。

“因张咨手中有举荐孝廉的名额,南阳郡在户人口近两百万,每年可举荐六人,这就是为何,那些大族心甘情愿给张咨送钱粮。”(注)

“郡守还未说后者,以张子议家资,每年从何处得来这上千万家资?”

这个隐秘就是娄圭敢要六百石之职的依仗。

“此事我亦有耳闻。”这件事也是荀彧告诉他的。“南阳太守张咨为颍川人,颍川太守阴修则为南阳人。”

仅从阴修之姓氏就可知其家世。

何苗接着说道:“诸宗族难得举孝廉,故其不用给张咨面子,可李、邓、阴三氏不同,其家中子辈必须得举孝廉,以保其家门不辍。但这三家与旁人不同,他们不能,也不敢直接给郡守钱粮,以交换举荐名额。同样,他们也不敢强压张咨,让张咨将手中的名额拿出来进献给他们三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