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朱克臧要精简编制(求订阅!)-第2/2页



    大约百分之十的贡士将会被面试刷下去,从云端一下掉落凡尘,而且很有可能还是一次掉两级......

    这就是朱克臧的科举改革试探!

    因为朱克臧已经决定在时机成熟的取消举人这一级的功名!

    大明设立了举人、秀才两级功名,并且给予在乡的举人秀才一定的特权。

    朱克臧觉得,他们是造成明末财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比藩王和宗室带来的负担低。

    从前明开始,在制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应举士子的待遇,不仅殿试中了进士的士子直接授官,享有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乡试、县试过关的士子也开始享有种种特权。

    通过县试的士子被成为秀才,不仅有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权利,而且可以获得见县官而不拜、免除部分赋税等待遇,开始在县里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举人则更加夸张,到了明朝中后期,举人们在乡里拥有数百亩甚至更多田地的免税权,地方官们也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将其视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在地方治理上也会多有依赖。

    这样一来,举人可以吸引非常多乡亲将田地投献给他,以便享受其荫庇,哪怕失去部分人身权利也在所不惜。

    举人们中举前即使穷困不堪,一旦中举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成为公认的乡绅。

    很多觉得自己参加会试希望不大的举人根本不想进京,在故乡已经可以当上人上人了。

    所以明清素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因为中了进士固然可以得官,但宦海沉浮、风险很大,如果没有朝中大员关照,很可能一辈子沉沦下僚、东奔西走,反而不见得有在乡举人惬意。

    相比明朝,在那个号称读书人如何幸福的宋朝时,只有当了官才有功名......也才能拥有免税的特权。

    可是官的数量终究有限啊!撑死了几万而已。而秀才、举人的数量可就没谱了,几十万都有!

    几十万人一起分润朝廷的税赋,大明皇帝穷死不是很正常?

    这项恶政是必须废除的,而且必须朱克臧自己来,他是马上皇帝,有资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