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妈妈生的(求订阅!)



然后,潘伯亨进入下一个环节:全身检查。

    这一回是彻底光熘熘的,两个衙役上下其手仔仔细细的检查,所以说女扮男装什么,哪怕你是太平公主也没用。

    就算大家都是男人,潘伯亨还是觉得有些尴尬。

    以后他平步青云,当了大官,会不会有某个衙役说:“首相大人啊?当年我给他检查的,有口臭哦!”

    口臭他暂时还是没有的,他今早又没吃大蒜。

    认真的衙役们在他嘴巴里看了又看,确定他没有藏东西。

    潘伯亨其实也不明白,嘴巴里面还能夹带作弊?

    然而更见鬼的来了,一个衙役转身走到潘伯亨身后,开始更进一步的检查……

    最酸爽的还是没躲过!

    啊这?

    难道还有人在菊花藏小抄?

    这种种作弊和防作弊手段,真是闻所未闻!

    这就是大明的严谨!

    看到衙役一脸严肃蹲着检查。

    潘伯亨忍不住想,真尽责,这万一谁不小心放了个屁,那多尴尬啊!

    坏了,他早上吃了个地瓜。

    正想着,“噗”的一声!

    他放了一个屁。

    衙役被气体熏得人差点没了,不由得后退了两步。

    这莫非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潘伯亨虽见过各种大场面,可这种场景也是第一次遇到,尴尬得手足无措,连连说:“兄弟对不起!对不起!自然反应……”

    “行了!你穿衣服吧!”为他检查菊花的衙役没好气地说。

    正好潘伯亨脱光光感觉还有点冷。

    ......

    穿上衣服后,小潘终于通过重重检查,进入考棚。

    他深吸了一口气,昂首挺胸地在他的考棚坐好。

    仿佛这不是考棚,而是战场!

    实际上,这也是读书人的战场!今日在场的上万考生中,最后只选取三百人!

    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陪考”,可怕的是一科又一科的陪考。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想要买通考官、甚至冒着风险作弊的原因。

    因为他们太想当官了。

    一般来说,串通考官是最难的,因为科举还有“誊录”制度,即交上的考卷由专门的誊录人员再抄写一份,以防阅卷人通过笔迹送人情。

    然而在金钱攻势下,誊录生也是可以被买通的。

    有一种叫“蜂采蜜”的作弊方法,就是事先选定一名文采比较好的誊录生,在他进入誊录房之前就把试卷和笔墨藏在誊录房内。

    等到特定考生卷子交上来后,就把目前所有文章的好词好句全拿来抄成一张完整的试卷,再把该考生试卷烧掉。

    由于这种集百家之所长而汇成的试卷,就像凝聚了无数花朵精华的蜂蜜一样,因此被叫作“蜂采蜜”。

    “蜂采蜜”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收了钱的考官在阅卷时候,把甲的试卷割下来,换到乙的卷面上。

    仅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年,就查出了18名换卷考生,其中参与密封、誊录、阅卷的考官自然是沆瀣一气,统统被问罪。

    现在的新大明科举还是比较纯洁的,锦衣卫在各个链条都安排了人手监督,真出问题,就说明锦衣卫也被买通了!

    那新大明还玩个毛啊!

    以上手段注定不是平民考生能玩得起的,更加广泛而廉价的作弊手段还要数带小抄。

    在河南洛阳发现过一本作弊小抄,全书仅有6.5厘米长,4.8厘米宽,1.5厘米厚,但这样袖珍的一本书竟然写了30万字,内容为《五经全注》全文。

    考生们藏小抄的位置和今天大差不差,有的藏在衣服夹层里,有的藏在鞋底夹层,有的塞在食物里带进去。

    还有人把小抄写在考试时穿的衣服上,比如烟台来州市就有人收藏了一件明代马褂,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平均一个字长1.8毫米,也不知道考生是怎么看得清的。

    这就是为什么潘伯亨要经历那么多检查的原因。

    己时一到,云板敲击声响起,夫子庙的大门轰隆隆的关上了。

    从这一刻直到考试结束,考场与外界隔绝,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又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发试卷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