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计划被打乱(七千字大章,求订阅)-第2/7页
或许自己,有机会去见证这段时间。
自己是穿越者,不是吗?
简单游玩了一天,陈灿随即便投入了工作中,辽沈代表团基本都是东北人,对这里的天气很不适应,抱怨连连。
毕竟在东北,这个时候都穿棉袄了,而这里,这几天天气好,还穿着短袖,到了晚上,突然又下了一场雨,第二天又是大晴天,最关键湿气很重,这种湿热的天气,让这群东北汉子,苦不堪言。
陈灿到很喜欢这种天气,他不但对这里的天气适应,对这里的人和语言更适应。
陈灿尽管听得懂粤语,更会说粤语,但是他却丝毫不敢透露出来。
作为一个东北大汉,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说你自学了俄语和英语,人家可能还会相信,但是你说出一口流利的粤语,绝对会比审查。
毕竟这个时代自学粤语,你是打算学游泳吗?
陈灿自然知晓这个道理,所以他才带来翻译,自己依旧是那口大渣子普通话,偶尔说几句蹩脚的英语,逗得那女翻译呵呵笑过不停。
陈灿在13年,16年,和18年,都来过广交会,不过那时候,广交会已经走入大众了,并没有如今这么高大上,更没有如今这么神秘。
那时候的广交会,他是作为一个参观者,和现在这种参与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何况两个不同时代的特色,也给陈灿很大新鲜感!
那时候的广交会,白皮肤和黑皮肤的外国佬,到处都是,而现在,黑皮肤的少,白皮肤的也不多,更多的,是穿着西装的港澳台商人。
在九十年代以前,广交会的主要采购客商,还主要是港澳台地区,九十年代过后,欧美客商才渐渐占据主流。
这也正常,这个年代,华人之间的联系,肯定紧密一些,还有一些第三世界的老朋友国家,欧美那些老外显然对这个国家,还有些成见。
当然,那些欧美老外,在这个年代来广交会,看中的,更多是华夏的廉价原材料。
宁江无线厂被分配在六号馆,这里主要产品便是生活电器类,这个年代的电器产品,相对于后世,那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该有的电器,这里都有,显然,不管卖不卖得出,这都是国力的一种展示。
虽然都是老一套玩意,但是从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最后到电冰箱,应有尽有,可谓品类很齐全,而其中有一种电器让陈灿倍感亲切。
这种电器就是电风扇,这地方很闷热,但是看着一排排电风扇,陈灿也是感觉到一丝凉意。
别小看这电风扇,这个年代的电器出口王牌商品,就是这电风扇。
从六十年代开始,电风扇就开始出口创汇了,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一份很大的功劳。
其实电风扇的技术难度,对宁江无线厂来说,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是陈灿并不想搞。
原因很简单,这玩意技术难度太低,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上马的电风扇厂家,多不胜数,竞争会迅速白热化,宁江无线厂就不欺负小孩子。
当陈灿看到那个“钻石牌”的电风扇的时候,不由倍感亲切,九十年代初,陈灿家里买过一台,用了近二十年,都没坏,这才是真正的华夏品质。
哪像自己现在做的这些玩意,电子表用两年,就得扔,收音机估计三年就得在抽屉里吃灰,接着磁带收录机,CVD之类的玩意,都是快速被时代淘汰的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