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战前
河东节度使、太尉、北平王刘知远坐在自己的帅案后,他的下首依次坐着北都副留守白文珂、判官苏逢吉、观察判官苏禹珪、行军司马张彦威、北都马步都指挥使刘崇、都孔目官王章、蕃汉都孔目官郭威、右都押牙杨邠、武捷都指挥使史弘肇、兴捷军都指挥使刘信。
可以说河东节度使府的所有高层都齐聚一堂,讨论这一封来自北方蔚州的信件。
同样的流程,在他自己看过之后,信件又在他座下的手下将官们中间流转了一圈,刘知远便道:各位怎么看?
虽然年逾七十高寿,但是现在仍身居河东名义上的二把手,北都副留守老将白文珂,带头开口道:王爷,老朽认为,此乃好事啊。北面多出这么一股势力来,虽然我们还不清楚他们的底细到底如何,不过能够让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契丹人都吃了亏,也将契丹人在山后的注意力从我们一家身上给分过去不少,这对我们河东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待老将白文珂,刘知远还是相当尊敬的,不然也不会让白文珂的女婿王章做了河东的都孔目官,就见他点头表示赞成白文珂所说。
这时判官苏逢吉接着道:从这封信中那孙方简的口气来看,他是在向我们河东示好。甚至有点要与我们结成一定的利益联盟的意味在其中。不知王爷是否有意要接过他这片心意?
观察判官王章也道:这也要看他自身的实力如何,如果实力能够赶上西边府州的折家的话,我感觉也并无不可与他暂且结盟,以应付契丹与朝廷。
白文珂道:哎!结盟与否自然有王爷来决定。
刘知远微笑道:无妨,大家畅所欲言么。各抒己见,把能考虑到的都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郭将军你有什么高见么?
刚投靠河东没多久,就被刘知远委以重用的郭威连忙起身抱拳道:启禀王爷,刚才听得各位大人说的都很在理。所以末将就想,不妨先派人去往蔚州查看那里的实情,然后再做定断。
刘知远听了,点头,心道也是,自己这些人在这里说的再多还真的不如派个信的过的人去蔚州那里看看,便道:郭将军说的在理,这样吧,二弟你就去走这一趟,去探探蔚州的底子,也把我们的一番好意传达给孙方简。
马步都指挥使,也是刘知远的二弟刘崇,起身抱拳道:遵命。
当朝廷对孙方简的任命书还在半道,刘崇也正准备离开河东,出访蔚州时,契丹用来讨伐蔚州的大军却已经开到了涞源县。
这支有两千契丹部族骑兵、五千汉军步兵外加三千运送粮草物资的汉人壮丁组成的军队,对外号称有三万人。从聚集在河北的契丹大军中分离出来后,一路向西直奔蔚州而去。
领军的是国舅萧翰手下大将高谟翰,这高谟翰本是渤海人。自渤海国被契丹上代国主耶律阿保机给征服之后,契丹军中便充斥着大量的渤海人的身影,他们为兵为将、为吏为官彻底的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契丹人,高谟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高谟翰对契丹人的骑射战法已掌握的相当的透彻,所以每次随契丹国主南下作战,他都是急先锋,为耶律德光立下过不少的战功,也给河北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
高谟翰的副将乃是汉军将领刘九一,刘九一本是隶属中原王朝的河北军一名军校。他在一次与契丹军作战失败被围后,便带领手下投降了契丹。从此便被契丹国主安排在高谟翰身边为副将,为高谟翰出谋划策,反过来领着契丹兵残害自己原来的河北父老。
这蕃汉二人虽说都不是契丹族人,不过对契丹的忠诚度却是不比正儿八经的契丹族人低。而且头脑灵活很会讨他们的直接领导国舅萧翰的欢心,所以萧翰便揽下这攻打蔚州的差事交给了这二人去执行。也算是把抢劫蔚州城的发财机会让给了这二人,让二人对萧翰也是非常感激,并在萧翰面前保证,他们捞到财物必定会分出最大的一份献给国舅。对于抢劫他国人口、财物已为契丹人的传统,萧翰也是欣然接受了他们俩的好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