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中天八国发展-第3/4页
经济上要鼓励工商,政府政策支持利用先进生产力开设工坊,建设海港,发展海上贸易。农业多修水利工程用来灌溉田地,引进好的粮食种类,比如双季稻等,用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多山和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和副业鼓励养殖各类肉用蛋用禽畜。
军事上要建立水军用来保护海上贸易,以及将来对敌对方沿海势力的打击。整编陆军,加强陆军的军事素养的训练,要建立一支具有王者之师的陆战强军。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设立火器司用来生产和研发各类大威力的火器,这个部门也是受李丛嘉的直接领导。
文化方面在各州府开办共济会分校,一方面可以用来吸纳安置无家可归的儿童和老人,收拢民心。另一方面把各分校建设成在当地为国家培养各色人才的培训基地,一如在金陵城的总校一样。并在各地开办公办小学,让治下之民识字懂理,对想读书上学的穷人子弟一律免除所有费用。
当李丛嘉粗略的说完后,便引起众人热烈的回应,都说郡王说的良法于民有利,于国有利。李丛嘉也不管他们中的人是不是都听懂了,所有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先做好一个目标,把现阶段能做的给做了,现阶段做不了的可以日后慢慢的积累,逐步的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以李丛嘉为首的统治高层们对中天八国未来规划的讨论,以及实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原来在某些思路上需要李丛嘉带领着他们走的,渐渐的手下人都开始熟悉了,李丛嘉发现自己在某些事上放手之后,他们干的比自己想的都要好,比如陈起和僧景全在政事管理上就很有才干,诸祐和白昌裕也不算太差至少对治下的百姓是全心全意为民着想。李台也能把情报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军事训练上,手下的几个将领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李丛嘉觉得自己除了造了几件武器,和对特种作战上提了点小建议外,其他的都是自己的两位拜兄在操持着,自己后面纳入的几员大将融入的也很快,作为宿将的何敬洙也给了他们很多的指导,让他们对于领军作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都显示出能够独挡一面的架势。
还有让李丛嘉高兴的是经过一年的培养,金陵共济会那里,樊若水给自己送来了一百多个速成的共济会会员学子,这些人进去的时候是年纪最大的一批人,学的也够快,大多是技术班学院,军事班和文化班也都有十几个,经过樊若水的强力洗脑,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急冲冲的从金陵赶来就是要为会长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对于有热情的年轻人,李丛嘉不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技术班的全部打入自己正在筹备兴建的各个工坊做小头目,军事班的下放到各支部队从火长干起。文化班的也是打入各州的衙门从小吏开始干起。李丛嘉对他们说过了,各人都要有做一块共济会的砖的心里准备,身为共济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已经成了共济会中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的格言。一切为了会长为了共济会。看着众人像法西斯党徒一样的宣誓,李丛嘉摇摇头,没办法,在乱世只能这样的集权,但愿乱世过后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南方的冬天要比金陵的冬天暖和好多,刚刚视察完潮州汕头港建设情况的李丛嘉漫步于潮州刺史府的庭院之中。看着院中仍然开放的不知名的火红的花朵,李丛嘉心中思绪万千。在刘晟的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汕头港建设的有条不紊,按照这个建设的速度,第一期明年初就能够完成并投入使用,投资就会见到回报了。另一边祯州的香港的建设估计也是差不多,自己本来还想着在这边照看着,等待这段初期的启动时期,并在这南方把这个九四五年的新年给安静的过掉,待到明年一切发展都都步入正轨,稳定了,自己就可以安心的去做合肥县令了。想想皇祖父给自己又换了职务,皇祖父这是要催自己回去了么。呵呵,守江山可比打江山难呢。我不得好好的安排一下么。不过,李丛嘉看了看李台刚刚送给自己的一份情报,还真是让人不能安心啊。自从李丛嘉跟李台说过情报司不光要收集国内的情报工作,在这种乱世之下别国的特别是邻国的发生的大事件也要注意。李台听了后很很受李丛嘉眼界之广的震动,这意味着主公让他把自己的职权势力范围更加扩大了,在李丛嘉给他的资金支持下,他也是大力的发展手下的情报系统,这不,李丛嘉手上的情报就是李台收集的关于南唐东南国家,中天八国东边的邻居闽国发生的大事件,让李丛嘉不得不考虑放弃安静等过年的计划,匆匆的赶回齐昌府,准备投身到另一波的征战当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