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中天八国发展



    李丛嘉接到了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后,就立马的安排起这些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各方面专家的手下们,带着各个分配好的战俘队伍展开了对循州,潮州,敬州,齐昌府等地的大规模基建建设。

    在要想富先修路方针指导下,把这几个州相连的道路都用水泥路给替换浇筑起来为第一要务。从王管家的口中知道,现在自己手下最壮大的产业便是这水泥生产及相关的施工队伍了。跟当初李丛嘉设想的一样,自从烈祖皇帝看到了水泥马路的好处之后,就决定,要改善全金陵的道路状态,就该全用这水泥才行。还有全国需要休整的城池都应该用这个水泥材料才行。但是按照李丛嘉所说如果把这个材料的秘方交给朝廷的匠作监,由匠作监的人负责生产操作的话,在人多手杂的情况下,难免的会把配方的秘密透露给其他的国家。增强了别国的城防,那就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现在按照李丛嘉的管理模式,算是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效果还算不错,那么国家只要向李丛嘉的工坊里面采购就可以了么。所以皇帝就照会了田庄的管事人王管家,让他扩大生产以供给国家之需,关于价格再商讨。王管家当时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并请示李丛嘉来决定。李丛嘉一看高兴坏了,这不就是后世的国家基建工程么,后世的资本大鳄就喜欢承包高速高铁的工程,这里面的油水是大大的啊。但是国家现在是自己家的,也不能自己黑自己,所以回信给王管家,要努力扩大工坊规模以满足金陵城现在的建设需要,水泥的成品价格不要过高,能够有一成的利润就好,价格定高了也影响产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过又宽慰王管家,这水泥日后的需要量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价格便宜架不住以后的数量多,跟着国家走不会有错的。人老成精的王管家当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对于李丛嘉说的关于水泥不要暴利他也是赞成的,暴利的不是有玻璃么。对于国家来说,这定下的水泥的价格可比什么石头砖头的便宜了太多了。李丛嘉又建议王管家不妨跟官家负责修路的部门商量一下,用自己家的筑路工程队去给全金陵造水泥路,因为自己家的工程队不是最有修筑水泥路的经验和技术么,这个协商一下应该不难,就是人员又要扩大了。王管家道这个容易,皇帝陛下不是给田庄安置了不少的流民的呢,这金陵城修路的活计,可以安排这些流民去干,田庄给他们简单培训下就可以了。就这样在王管家和李丛嘉这将近一年的操持下,田庄手下的水泥工坊以及筑路工程队的规模是一扩再扩。当年那个担心水泥工坊要没饭吃的王老七,现在手下用来烧制水泥的工坊工人就有上千号。因为人员众多又被李丛嘉建议从水泥工坊分离出去的建筑工程队的人数更是达到了四千人,除开有两千人在金陵全城的筑路的大工地上干活,另有一千人专门负责南唐国各处损毁城池的修缮,最后还剩下的一千多人全给李丛嘉发到中天八国来了。

    首先修好的路是循州到齐昌府的高速路,水泥路上跑马车比起在泥巴路上是又快有稳当,称做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也不夸张。这是李丛嘉手下诸将除了呙彦和马承俊这两个见过的人之外的其他人的一致的观点。并对于自家的主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造出一百多里这种神奇的路来,都惊叹不已,今后从循州坐马车到齐昌府也并不会比骑马慢多少了,而且马车能运好多货物的不是。在私下里听呙彦和马承俊说这是主公自己发明的筑路材料和方法后又都是惊为天人,某些心思多的人更是认定了李丛嘉天之骄子的身份,并对以后不论李丛嘉做出如何的惊人之举来都毫不惊讶,因为心中认定那是非凡人所能为的。

    李丛嘉自己倒是没什么感觉,心道几万人在这全是石头大山,制造水泥原料不缺的地方,造个一百多里的路算个啥啊,要在后世这就是百十个人就能干的事,当然会有大型工程机械的辅助,不过自己这里可有着密密麻麻的人呢。

    出于人道主义,李丛嘉也没有去压迫俘虏们赶个工程啥的,工作强度相对不大,本来是想按照后世的八小时工作日来做的,后来手下头目们觉的这样过于浪费人力,妥协下李丛嘉决定就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表来开工。伙食也没克扣管饱,所以对于很多俘虏们来说,有饱饭吃,又不用上战场跟人厮杀丧命,除了有点想家就这么筑路下去也很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