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琴箫合鸣-第4/5页
这首曲子却不是人人弹的好的,难就难在不仅弹奏者需要将这江水的动,月色的静,一动一静的氛围融合进去,使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蟾光之下,江水滚滚东流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此曲的主旨就是烘托江上的旅人望着明月思念故乡之情,因此弹奏者一定要流露真情,否则就容易落入俗套。
林箫细细欣赏,琴声极为真挚感人,满是“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潇潇”的思乡之情,不由心中赞道,这楼上弹奏者之琴艺实在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林箫精通乐理,尤其对**的技艺已是炉火纯青。一直以来苦于门派中无精通乐器之人,每当独自吹奏,总觉得有些寂寞。如今恰逢高人,一时来了兴致,从怀中掏出一支玉箫,准备来个琴箫合奏。两位师弟见他又要准备**,不禁暗暗叹道:“二师兄真是多才多艺啊。”
箫声跟着琴声的节奏悠然而起,琴声忽然有意识的停了下来,但随即又响起,开始配合起来。只听箫声与琴声紧紧缠绕在一起,琴箫天籁,鸾凤和鸣。琴因箫而灵动,箫因琴而优雅。有诗云:中正平和抚琴弦,箫孔冲虚胸淡远。身居烟霞山林中,情寄仁智山水间。
一曲“长江月”还未奏完,琴声忽然调子一变,开始弹奏“雨霖铃”。林箫一听此曲,随即微微一笑,心道:“看来是想探探我的造诣了。”
此曲音调极是特别,一会儿从极高转到极低,一会儿又突然从极低跳到极高,难度很大,水平不高的乐师一般不敢轻易演奏。可林箫专研箫技多年,实力岂同小可?他对此曲早已得心应手,连忙也调子一转紧跟琴声而去。这“雨霖铃”曲如其名,清澈空灵,直透人心,只听得张奇波和东鸣浩陶醉连连。
未过多久,琴音又变,这次是一首“从军行”,曲风慷慨激昂,动人心魄,此曲最难的地方就是曲调瞬息万变,不仅要求演奏者要有极快的速率,而且还要清晰明了,铿锵有力,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林箫心想:“既然你要探我的底,我就当仁不让,和你斗上一斗,你弹‘从军行’我就吹一首‘将军令’,来个两军作战,看谁先被对方扰乱心神,败下阵来。”
林箫自顾自地吹奏起来,也是节奏奇快,变化繁复,比起楼上的琴声有过之而无不及。琴声瞬间有些杂乱,似乎没料到林箫竟然和他对着来,但调整了一下立刻又恢复过来,声音还洪亮了不少。林箫也屏住心神,避免被对方的音律带过去。双方你来我往,激斗甚酣。有时双方还略施小计想把对方往自己的节奏上引,可都未能如愿。这下可苦了张奇波和东鸣浩二人,只觉得耳边杂乱无比,听得头晕目眩。
双方终于还是未能分出高下,将将打成平手。此后又有多次合奏或是交锋,到后来,二人的演奏声中竟然隐约透露出惺惺相惜之感,好似遇到了知己一般。
忽然,琴声停了,好久都未再响起来。林箫感觉有些失落,将玉箫放回怀中,继而心中忽然萌发出见一见对方的想法,打定主意,正要站起。东鸣浩一下猜出了他的意图,笑道:“二师兄可是要亲自去见见楼上那位啊?有没有一点紧张?你盼望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林箫正想回答,东鸣浩却自己抢着道:“那还用说,当然是盼望遇着大美女啦,要是个男的,还是四五十岁的那种,那可就难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