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两米高的城墙-第2/2页



 可闵沃却没有让守城的士卒用金汁,而是一个个的将挂着绳索的擂木扔了下去——齐国人的弓箭可不是摆设。

 擂木的生说另外一端链接的是绞盘,砸下去砸伤一片齐军之后很快就被收回来,倒是能做到重复利用。

 当然更多的作用则是免得被敌军拿来做垫脚石。

 在《左传》的第一个故事“郑庄公克段于鄢”中就曾经提到过春秋城墙的计量单位是“雉”: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先秦一丈不过两米三。

 春秋时期的城墙普遍不算太高,以对鲁国曲阜的史料记载来说。

 因为鲁国在周朝时爵位是很高的,因此城市建筑规格也较高。

 修建鲁国曲阜故城墙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墙体只有七八米宽,两米左右高;

 第二阶段是春秋中期时,从之前城墙的南坡上开始用木棍一层层夯土,加宽城墙;

 第三阶段,战国早期,依然向南、平着一层层夯土打起来,把墙体加高到五米左右、宽至30多米;

 第四阶段,战国中晚期,城墙最终增筑到了高约十米、宽约四十米。

 鲁国人和莒国人同样是千乘之国,城墙高度也是差不多只有两米来高,这个高度正常人拿着长兵器都能够着,下面要是再垫上垫脚石或者尸体,那是真的对守城方不利。

 鲁侯午等人所在的城楼上自然是地势要高一些,又有重兵把守,倒是不担心被齐国人伤到,可鲁侯午等人看向闵沃的眼神之中已经带着点催促——你不是军事改革了吗?是骡子是马还不拉出来遛一遛?

 闵沃倒是有些犹豫的看着齐军的营帐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用哪个杀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