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陪君子佳宁列传,归乡记烟雨重楼



正如一开始提到的,由于受篇幅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部分内容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删减,并不代表着重要性不同,更没有“厚此薄彼”的主观抉择。考虑到文体的特殊属性,暂时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跟途径进行“完美安排”,总体上是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在叙述过程中补充类似维度的材料。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文中出现的那些人物,后期或许可以按照列传的形式单个罗列出来,不过这是后话了。

不知不觉,张清河的故事已经写到了第二十四章,通览之后猛然发现,有些内容实在需要加以补充。受各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想要重新叙述已然不现实,如果从头进行补充,又会扰乱原事件的发展进程。思来想去,特意在这里插入一部分,既可以当作补充交代,又可以权当回忆追念之用。例如,提到的“8090”小酒吧的老板娘瑶姐,与张清河相遇的时候才25岁,被张清河误作为30出头,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又例如,洛阳高级中学在武进区的东南方向,而成章乡在武进区的西边,提到的“从最西边到最东边”,总体来说还是有些不够客观……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张清河特意与众人取得联系,一方面是为了联络感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具体收集整理些素材。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有些人早已经失联,有些人则明确表示,没什么好写的。张清河在《镇江游》一文的开头部分就曾说过,生活不是电影,但有的时候,生活比电影更加精彩。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觉得。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选择张清河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些老朋友来写了。在这些老朋友之中,有一位显得最为特别。她就是,方佳宁同学。

方佳宁,HG市红安县人,张清河大学期间唯一的异性好友。有人说,这世上根本不存在纯粹的男女友谊,张清河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反驳了这个观点。2012年9月,张清河初次来到大学,稀里糊涂地就到了五班。当时大家还有学号呢,而五班的一号就是方佳宁。有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当第一名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哪怕是学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张清河高中时候也在五班,学号也是一号,如今来到大学,又是五班,而方佳宁正是一号。作为一号,那就意味着只要点名就得马上站出来。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高中时期的学号是按照分班成绩来排的,不知道大学是不是也如此。不管怎么说,这学号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张清河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用诗词歌赋里的手法来说,这个“宁”字,一下子使得意蕴深远了许多,有种安静而舒心的感觉。另外,据说红安是个将军县,再往前追溯的话,还有程颐程颢两兄弟,看来有机会得专程去考古了。

都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名之类,多多少少是有一点道理的。不管从《说文解字》还是《诗经》来看,“佳”是美好的意思,“宁”是安定平静的意思,把“佳”“宁”二字连在一起,浑然天成且有妙手偶得之意味。方佳宁身高一米六八,身材健美,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使得鹅蛋脸更多了一份温婉的感觉,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安静的美女子”。张清河第一次见到她,忍不住仔细打量了一番,温柔而翻着灵气的眼睛、端正挺立的鼻梁再配上朱唇皓齿,这或许就是张清河意识中“大家闺秀”的模范了。或许是因为工作、职务的原因,张清河有事没事就喊着“佳宁、佳宁”,

也全然不顾她怎么想。在张清河看来,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必然是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所以也压根没想过其他问题。老占开始每天追问张清河:你整天“佳宁佳宁”的,是不是对人家有意思啊?张清河只是淡淡地回应说,你以为每个人都跟你一样,满脑子装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占笑笑又说,就算我相信你说的,别人也不会相信啊!这时候张清河才突然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似乎真的有点不合常理。不管怎么说,佳宁是个女孩子,而古话又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也难怪连老占都开始怀疑了。

就这样,张清河想了很久,心里的想法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我该不会真的喜欢她吧?这怎么可能呢?欣赏不等于喜欢吧?喜欢不等于爱吧?她是怎么想的?我这样会不会对她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啊?我该怎么面对她呢?接下来我要怎么做呢?唉,真是伤脑筋。于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清河故意躲着,或许是怕误会,但又不知道这“误会”到底指的是什么。话又说回来,本身问心无愧的事情,为什么又会感到害怕呢?某天,老占又对张清河说,大哥,你是不是多多少少有点毛病啊,只要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来你最近在躲着佳宁,心里有鬼啊?张清河本想和往常一样骂老占几句,但突然又觉得,看来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不知不觉又过了一段时间,张清河想,反正不管我怎么做,别人的看法、世俗的眼光都会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说辞,那我还不如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呢!刚好,这时候遇到张清河生日,便邀请佳宁一起参加生日聚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