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让我们庆祝故事的开始吧!-第2/3页



我望着围巾:“还有问题吗?”

围巾走过来拿起球,扔给一旁傻笑的封澜:“继续。”

于是封澜笑得更大声了。

围巾一脚踹翻封澜:“我说游戏继续。”

封澜默默爬起来:“哦。”

第十九次抛球,我把球抛向围巾:“你和五二什么关系?”

围巾:“以前是队友,差点来电。”

蛤,还是围巾比较老实。

第二十次抛球,我抛飞了,于是顺口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都杀过人?”

一片沉默。

开个玩笑而已嘛,突然这么紧张作甚。

哈哈哈哈哈哈……

行吧,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笑。

第二十一次抛球,五二抛向我:“你杀了诸葛靓,你就是凶手,对不对?”

我一下体会到了刚才他们的感觉。

第二十二次铃声响起,没有停。

不一样。

接通,免提:

“我这儿有个小姑娘,你们有没有兴趣?”

……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更宠爱弟弟懒先生一些,重的脏的活都不让做,好吃的好玩儿的都先提供给他,给懒先生讲故事的时间远远多于陪伴勤先生的时间。

这让勤先生非常困惑,一直怀疑自己是捡来的。

更大一些的时候,勤先生提出要分房睡,妈妈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勤先生的心就这样冷了下去。

毕业以后,勤先生选择到外地工作,懒先生在家照顾妈妈。

勤先生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每次回来,妈妈都使劲夸他,而他已经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感动了。

勤先生非常得力,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工作上。

他经常出差,而每次出差,他都非常仔细地叮嘱弟弟,要照顾好妈妈。

勤先生和懒先生长得不一样,穿着打扮也不一样,性格更是天差地别。

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他们曾经是一对双胞胎。

一个饱经训练的陌生人都可以成功伪装成别人身边熟悉的人,更何况他们本来就一样,一直朝夕相处,想扮成另一个人,那是再简单不过了。

那一天,懒先生突然很想尝试一下成为哥哥那样能干的人的滋味,于是在头天晚上,他扮成了哥哥的样子,第二天上了火车。

这本是多年来兄弟俩的默契——在结婚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就体验一次对方的人生。

没有人发现破绽。

勤先生扮成懒先生追到火车站,不满地喊着:“早十分钟和晚十分钟,不是差不多吗?”

然后怏怏不乐地回家。

往后的日子里,勤先生尽情体验着妈妈原本只对懒先生才有的周到照顾。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初这个“交换人生”的计划会由弟弟这个蠢货提出来。

这难道不是应该让睿智的哥哥率先发现,然后用以弥补兄弟间越来越大的感情隔阂的吗?

他越来越想不明白,也越来越享受成为懒先生——甚至超越了真正的懒先生。

他已经懒到妈妈生病都不愿意起来看一下了。

反正,“起得来”和“起不来”,差不多嘛!

而这一次原本应该由勤先生处理的出差事件的时间,也特别地长。

意外发生了。

妈妈去世了。

勤先生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勤劳的人不应该比懒惰的人更聪明吗?

辛勤工作和痛快偷懒,难道不是前者更应该享受智慧的成果吗?

为什么勤先生就无法得到“智慧”呢?

他想了很久很久,想不明白。

一直等到真正的懒先生回到家,发现了这一切。

“天啊,你干了什么!哥哥!”西装笔挺的懒先生走进来,实在对眼前的景象难以置信。

勤先生半睡半醒地问:“为什么,你的‘差不多’就有好的结果,而我的‘差不多’,却让事情越来越坏?”

勤先生于是就被逮捕了。

懒先生后来在日记中写道:“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天底下没有白痴的午餐。我愚蠢的哥哥一直都不能明白,为什么我总对他说‘被宠和不被宠其实差不多’,‘当哥哥和当弟弟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无论怎样,我们的关系是兄弟,我们都是妈妈的儿子。”

“他愚蠢地认为是因为我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简单并且做得潦草,所以才得到了夸奖,并成为一种‘生存的智慧’,他不明白……”

一下子失去了妈妈和哥哥,懒先生的信念……崩塌了。

没过多久,懒先生也去世了。

……

你问,故事就到此终结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