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第2/5页
“不……”信成大长公主哼了一声,她的心中转着别的想法,一个足已让日耀上下震动的想法。
翌日。
信成大长公主召见群臣时,由内侍总管宣布了废帝的理由。
一时间,朝野震惊,随即有几名大臣出班谏奏,信成大长公主静静地听完,庄严地对众人说,“论亲疏,本宫和皇上最亲,在情感上,本宫不想使亲侄难堪,但为了国家,为了万民,本宫只能这样做!”
说完,她取过内侍总管手上的诏书,亲自宣读。
诏书一经宣读,就没有挽回的可能了。周长沣面色如土,但是,他知道,此刻就算是以死相谏,也什么都改变不了,他唯有压抑着心头的怒火,默不出声。其余官员,也严守着缄默,他们之中,有的是她的心腹,有的是钦佩她的才智,而且也不敢有异动,还有一部,虽然存着反抗之心,但他们的势力太孤单,只能伺机而动。
至于被废的皇帝,却什么都不知道。年幼的他只是茫然地看着,看着那些犹自颤抖的大臣们,于寂静中,听着那可怕的牙齿碰击的微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胆怯的。正当信成大长公主兴致勃勃地计划着未来时,身为平西大将军的薛素恩在密州反了,申言要接被废的皇帝回朝。
“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信成大长公主接到奏报时,讶然地看着群臣,“为什么?难道本宫就不是李家的人?”说完,她不等百官给她答案,便点了三十万的兵马前去平叛。
而这,却是新一轮血洗的开始。
因为,叛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应。为了以防万一,信成大长公主将中书令押入天牢,第二天,中书令便被处死了,甚至因为此事还株连了十多名大臣。
而叛乱,并没有持续太久。薛素恩在一连串的胜仗之后,一旦落败,就全军崩溃了,跟随他一同起兵的将领,大多被杀。紧接着,那些曾经表示过不满的皇室宗亲也一个一个被杀,足有七人之人,至于因他们而被株连的家族,更是数不胜数。
信成大长公主的命运,也因为这场平复叛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天傍晚,她独酌着,手中的白玉酒盏已经饮尽了,这才对周长沣说道,“阿沣,宁安城的百姓有数千人上书,请本宫登基为帝。”
“臣知道。”周长沣将十余本表章呈上,“这些,是各地官员的上表,也是请求大长公主登基的。”
“是么?”信成大长公主微笑着,表情甚是满意。
一天中午,信成大长公主在宫中宴请八名大臣,而这八名大臣,正是主张大长公主登基为帝的核心人物。
信成大长公主似乎并不着急,直到饭后,她才淡淡道,“你们以为,一个女人真的做了皇帝,天下将会如何?”
“天下必会惊愕。”一名大臣小心翼翼地的赞誉道,“这是,天下人也会领悟到,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所归!”
信成大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她决定和宣布了接受人们的拥戴,为日耀女主。看着跪在脚下膜拜她的大臣们,信成大长公主缓缓道,“众卿,你们且退,为我草制仪,明日布告天下,择日拜祭天地。”
就这样,日耀改元天命。
就这样,群臣朝贺,钟鼓齐鸣。
就这样,她舍弃了首饰十二树,舍弃了袆衣,头戴无旒广八寸长一尺六寸黑羔皮制成的大裘冕,身着玄领、褾、襟缘。硃裳,白纱中单,皁领,青褾、襈、裾、革带,腰间系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珮,玄组六彩双大绶,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白石的甬道已铺了朱红的地衣,长长红毡一望无际,忽然间,女皇心中生出无限感慨。那些艰难辛苦,那些阻障,唯有她一日知晓。现在,终于走到了极峰。可是,再往前去,又会怎样?
今日之前,她将御座看作自己的终极目的。今日之后,她面前,虽有一条路,可前路,却是未可知的。
想到这里,女皇的脚不禁有些浮软。是的,一瞬间,她心怯了。
她开始回忆曾经柔情无限的睿王,甚至,她想要停下脚步回眸看一眼这些年一直陪伴她的周长沣,然而,她知道,一切都已铸成了,回头路已绝,她唯有前进,唯有挑着责任的重担走向前路。
当她终于站到皇宫的最高处,看着匍匐在脚下的臣民,眼眶中蓄着的泪水,终于缓缓流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