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过年 一
对小孩子来说,还有比过年让孩子们更兴奋的事吗?
我在搬家之前,实在是找不出过年的任何印象了。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在奶奶家的小平房里是怎么过的年。可能是那个时期我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搬到新家跟父母住在一起之后,我倒是有许多过年的记忆。
最初,我并不了解什么是过年。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的新知识青年,他们也对过年的习俗了解的并不深刻,总的来说,就是大家聚一聚,热闹热闹,放几天假,吃点好的。但尽管如此,我仍然对过年情有独衷。
在小年的时候,家里就开始有年味了。对女孩子来说,过年能穿上新衣服,不过我们这帮小男孩,尤其是我,对新衣服没有兴趣。在进入小年以后,吃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这才是我感兴趣的。
小年的时候会吃到小锅白糖。实际上那个东西现在想起来并不好吃,跟奶糖水果糖相比,差得多。但吃那东西有个热闹劲儿,这是平时吃糖果体会不到的。
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起就吃过糖果。相比奶糖,我更喜欢水果糖,因为水果糖透着一股清香,金灿灿的糖粒包在花花绿绿的糖纸里,而且糖粒是透明的,无论从视觉上还是香气以及味道上,我都更喜欢这种水果糖。它的味道是清香中透出一点点焦糖的味道,非常败火。我最初接触这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偶尔会发给大家各种糖果吃。我那个年代的同龄人,并非所有的人都上过幼儿园,甚至可以说上过幼儿园的并不多。怎么样,没上过幼儿园的朋友们是不是挺眼馋的?幼儿园发糖果一般是由老师来发,每人两颗。因为一个班有三个老师,一般要看哪个老师发。年纪最大的那个老师是每人随机发两颗,年纪小的那两位老师好说话,可以让你自己挑两颗。多数人会挑两个奶糖,而我一般只挑水果糖。好心的老师一般会说,你真傻,奶糖多高级多好吃啊?我总是摇摇头,说,“我喜欢水果糖。”老师也许在暗笑我傻,可是有钱难买我乐意啊!然后就把糖塞进嘴里,在腮帮子那鼓起一个大包,自己去享受去了。我一般是先吃一颗,然后带回家一颗,给奶奶或母亲留着。她们一般不吃,还是给我,可是如果她们吃了,我才更加高兴。
过小年的时候,父亲总会买来很多小锅白糖。是一块块白色的糖板。虽然它没有水果糖好吃,有点咸,但如果一口吃很大一块,那种糖会在嘴里被嚼成粘粘的一团,非常的粘,累得腮帮子疼,这时焦糖的味道就很浓,而这种焦糖的味道正是我喜欢的,跟水果糖类似。据说,小锅白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老人家要到天庭述职,给他吃点小锅白糖,粘出老人家的嘴,让他只说好话。不知灶王爷老人家感觉如何,反正我的嘴是被粘的够呛。
不过虽然大口吃这种糖更香,更好吃,但每次吃完牙都会很疼,腮帮子很酸,我基本不用劝,吃一两口就差不多了。
从吃到小锅白糖那天起,父母就更忙了。他们会在下班后或是周日那天进行大扫除。虽然这个楼房在当时我的心目中很大很宽敞,但实际上非常小,大约也就二十几平方米,外间十几平,里面的小套间也就几平米,还没有现在我们家的卫生间大。所以我也不知道父母亲怎么那么忙,扫起除了常常一干就是一天。可能扫除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这个气氛吧。
在我记忆中的第一个除夕,大年三十的中午,我还没有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不过外面总是有一些轰响。过年前后幼儿园的大班是放假的,因此我被放到对面邻居家,跟大宏和他的奶奶在一起。我跟他奶奶叫“大奶”,有她老人家在,我父母省老心了,不用担心我放假的去处。母亲先是下班回了家。她给我带回来一个新文具盒和几支铅笔,还有块橡皮。这个橡皮跟以前的灰色橡皮不同,它是彩色的,跟水果糖一样,并且有着很香的香味。我喜欢的不得了。除了这个彩色橡皮外,还有几块菱形的小橡皮,气味不好,但挺别致的。她还带回来一些红红火火的年画和对联,我们一起把它们贴到门上和墙上。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父亲也回来了。他带回了大量的肉和各种食材。最关键的是,他还带回了一些我不太认得的东西。拎上来的包里,有许多花花绿绿的东西,以红色为主,纸制的。我问他,“这都是啥啊?”他告诉我,这叫鞭炮,一会晚上咱们放。我一样一样地拿出来看,有大包的,有小包的,还有成捆的,也有长支带木签的。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还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父亲解释说,你没听外面叮当响吗?就是有人在放鞭炮。一会我先带你放几个看看。我将信将疑,期待着去放鞭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