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离深颈山 I
“《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系辞》
“一达谓之道。”——《尔雅·释宫》
“道,所行道也。”——《说文解字》
“道恒无名。”——《道篇·德道经》
深颈山上绿林常荫,遮天蔽日,山谷间终年弥漫着远古的雨的味道。即使只是稍稍靠近陡峭的山脚,林间的树草香也会扑面而来,令人神醉。
岩壁高耸入云,自山腰起山体便隐于云中,白雾缭绕而其间景色皆不可见。据说山中有奇花妙草,珍禽异兽,更有寒潭瀑布数所,可堪比人间仙境。
然而虽有如此风光,自山脚下起却已人迹罕至。山中有妖魔出没?那不过是传说罢了。事实上,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师四象道人云游至此,因叹于山上药草之全便常年居于此山之中,治病救人,时施妙手回天之术,深受人们景仰。故出于恭敬,平日里除求医外鲜有人踏进这深颈山,怕打扰道人清修。
※※※
未时的阳光透过层层树影投在地上跳跃闪动着,给少年稚气的脸庞镀上一层金辉。这个少年望去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他的睫毛低垂,双唇紧抿,不卑不亢地长跪在一位白发老者的脚边。
“起来,”老者缓缓地开口了,“你再跪多久也没有用的,老夫不会答应。”
“为什么?”少年猛地抬起头,“为什么不肯教我?我知道箴土爷爷您的医术一定不只您教我的那么简单,是和‘道’有关吗?我想学道!”少年双膝跪地,睁大银灰色的双眼坚定地说着。
“不行!”老者微微蹙眉,“若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温习四百药味歌诀,我没有什么未传给你的医术,不要胡思乱想了!”
“为什么骗我?我也想像箴土爷爷您那样行医救人!”少年焦急起来,伸出双手拽住老者青色长衫的下摆用力攥紧,“是您不想教我吧,其实只是因为我是捡来的不是您的亲孙子您不想教我而已吧!”
——“啪!”少年的声音被一声脆响打断,老人带着怒气抬手拂掉攥住自己衣袂的手,轻哼一声,转身扬长而去。
青色的人影渐行渐远,微风穿过木林,簌簌的响声穿庭而过。
少年一个人呆呆地跪留在原地,他低下头,眼中渐渐流露出悲伤与自责。
我是不是……说了很不该说的话呢……
※※※
朴秋是六岁那年被收养在深颈山中的。
自那以后每日帮忙砍柴挑水,洗衣造饭,辛勤劳作的同时沐浴着山间的自然。
收养他的是一个松形鹤骨的白发老人,朴秋称呼他为箴土爷爷。
老人在那之前似乎一直是一个人住,收养朴秋后尽管不常言语,但是待他十分慈和。老人平日爱笑,白日里时常在山间云游采药,一袭青衫,腰间总是不忘别挂一枚玉佩和一盏装得满满的酒葫芦,日落方归。
老人的职业似乎是一名医师,话虽如此,却不是普通的医师。朴秋住的地方是一座面朝云海背临峰的竹屋,从山脚下爬上来,地形曲折蜿蜒数余里,路程少说也要花上几个时辰,更不要说这深颈山上还有妖魔出没的传说。即使如此,还是时有县镇里大夫怎么也瞧不好的病人会不辞辛劳地登门拜访,朴秋知道箴土爷爷的医术极高,来看病的人们尊称他为四象道人。
朴秋记得来求医的病人中有很多都是缘由不明的奇症怪状,年幼时虽然不能觉察,但是随着自己医术的一年年积累,朴秋越来越认为箴土爷爷能够治好那些病人用的一定不只是一般书本上的医术,既然箴土爷爷有那么厉害的独门医术,那又为什么不肯传给自己呢?
也许……果然是因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吧……
但是当朴秋真的忍不住把这些疑惑说出,把最不孝的猜测用最恶劣的语气在箴土爷爷面前呐喊出来之后,心中真是悔恨极了。箴土爷爷收养了自己八年,这位对朴秋而言是唯一亲人的老人第一次对自己皱眉,第一次露出了发怒的表情。
太糟糕了……之后,之后一定要道歉才可以……
这样不安地想着,朴秋慢慢地站起身来,他拍打了一下膝盖处粘着的泥土,思考着在日落之时如何向箴土爷爷道歉才能弥补自己刚才的失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