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儿地穴得至宝-第2/3页



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啦!暗暗直挑大拇指,好一员威风八面的虎将!心说来的这位到底是谁啊?咋这么威风呢!?正所谓:赤马画戟尘飞扬,龙须出阵惊八方;二十八宿堪居首,万马军中第一魁!

到这儿相信看官们也已猜出,来的这位正是汉末三国英雄榜上的头条好汉!姓吕名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士,“并州四虎将”里的头一位,横勇无匹,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张开胳膊把路一拦,四头大象都过不来!当然这是说书人夸大其辞,为的是说明这位的孔武难敌,人送绰号“金戟无敌飞将军”。吕布的胯下马、掌中戟可都是有来历的。说来话长,到这儿还得请您容我补一段儿插叙,备叙前情。

相传这春秋时候,郑国有个很有能为的年轻将领名叫公孙子都,因其相貌英俊、武艺不凡,善使一杆方天画戟,人送他个绰号叫“金戟美将军”,很受郑庄公的宠敬,

一次番邦的惠南王发兵来犯郑国,郑庄公约定齐、鲁二国,会师讨虏,先在国中举行大阅告天之礼,特制鍪弧大旗,旗幅丈二,竿长三丈三,建于铁车之上,下令:有能举大旗、拉动铁车者,拜为三军司命。庄公驾下有员力盖山河的大将,名叫颖考叔,他头一个出来,是拔旗飞舞,运用自如,庄公很满意,当即要拜颖考叔为元帅。

这个时候,公孙子都不服,抢出来要和颖考叔争印,也是舞旗拉车。二人不相上下,可毕竟是颖考叔先拔头筹,最后郑庄公就为两位将军和解,让颖考叔为主帅,子都为副帅,俩人一同带兵前去征伐惠南。那颖考叔勇贯三军,领大兵直杀到惠南城下,身先士卒,执鍪弧,奋勇登城。不料子都暗怀忌恨,恐其夺了首功,从背后偷发一箭,射死了颖考叔,郑国的大旗倒下,眼看着战局就要扭转。幸亏有大将瑕叔盈随后跟上,接住了颖考叔的大旗,快步登城,绕城疾走,连声高喊:“郑伯已登。”郑国的军士望见鍪弧,无不奋勇争先,乘势一涌而上,攻入了城池,平定了惠南王的叛乱。

战后班师归国,郑伯见颖考叔所中之箭是从后颈穿入,知是自己军中的将官所为,深恨阴伤颖考叔之人。子都做贼心虚,不敢在郑国呆下去了,他孤零一人,是一路北上,就跑到了并州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前一座大山,这山叫地精山,子都就在山里找了个僻静之处一忍,从此是隐姓埋名,不问世事,传说终老在地精山上!他将自个的盘龙方天戟和“公孙氏戟谱”藏匿在山中的石洞中,不为后世所知,这是春秋古朝时候的一个故事。

春来秋去,时光如梭,再说等到了吕布十二岁那年,由于鲜卑、匈奴等外族大肆扩张,东汉将领屡战屡败,迫不得已要动众大举南迁,撤至山西雁门关境内,蒙古五原郡此时已落入了外族之手,匈奴铁骑乘势南下,血洗九原村!吕布的父亲时为九原都尉,和来不及撤离的村民连带着吕布的家人都惨死在了匈奴人的屠刀之下。

吕布自幼随父习武,匈奴将领见他虽然年幼,但体魄异常雄浑,就没有杀他,令其在马前为奴,跟随匈奴骑兵射猎山野,驱虎逐狼,后来吕布觅得机会,杀死看管他的士兵逃走。一路流浪,猎兽为食,融雪为水,历尽千辛终于逃回关内,这一日就来到了并州的中霍村,被一好心人家收留。

收留他的这家人姓张,是从关外云中县逃难来的,在中霍村定居已有六年,这张家里有个独苗,姓张名杨字叔雅,小吕布三岁,嘿!小哥俩年少投机,遂结为金兰昆仲,纳入了五伦之内;他俩都是好武厌文,结拜后闲来无事,每日就于村中纠合一班少年,舞棍练棒,扬言日后定要收复边关,报国仇家恨!

有一日众孩童正在村头玩耍,突然间是天摇地动!山崩地裂之后,在村东头的地精山下,塌出了一个地穴,坑口有数丈方圆,深不见底。那年头人迷信啊!自然现象非说成吉凶之兆,当地话讲:天献一宝,地献一怪,村里头可就传开喽!

有的说里头有什么奇珍异宝,有的说洞里藏着妖魔鬼怪;众说云云,熙熙攘攘,可就是没人敢下去,吕布胆儿大啊!最后他自告奋勇前去探穴寻宝。结果呢!就把当年子公孙都藏匿在地精山石洞中的方天戟和戟谱找着了!吕布自幼天资聪颖力大无穷,加上又有武艺基础。他按照戟谱的指示,苦练戟法,十年如一日;又把公孙氏戟法加以演化,遂渐形成了一套自个独有的,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吕氏戟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