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下 金銮殿汉灵帝赐旗-第2/3页
皇上的话可是金口玉言啊,话一出口,没法儿收回了!刘宏心说,得!下面可得省着点儿了,褚贡死了,就再派个太守去吧!至于这救兵我可不能发了,有任雄、文聘就足够了,要不然军需粮饷还得我掏!
那么派谁去领宛城太守呢?刘宏这眼珠子朝龙座之下两厢站列的诸臣来回蜇摸了好几遍,突然看到一个人,谁啊?就看到虎威将军秦颉了,这秦颉武艺精湛,善使一对儿双枪,东征西讨,戎马一生,为大汉王朝可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已是年过半百;他为人耿直,不畏强权,关心民生疾苦,因不满朝纲不整、奸佞挡道,曾多次直言进谏!您想刘宏是个昏君啊!他宠幸“十常侍”,就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讨厌彬彬士人,礼礼君子,更把秦颉这样的铮骨老臣视为眼中钉;因此今儿宛城的战报一来,刘宏就要使这转轴的心眼儿了!心说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把秦颉打发走,我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想到这儿一声龙吟“秦颉出列!”秦颉一听皇上唤他,赶紧出班,跪倒丹墀“臣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免礼平身,秦老将军啊!宛城可谓天下雄险,京都屏障之所,朕知你武艺精湛,精诚爱国,堪为帅才;就命你为宛城太守,火速前往与众将合力守城,待来日破贼之后,朕必有重赏!”刘宏是只字不提发兵之事,停顿一会儿又道“老将军啊!宛城路途遥远,朕特赐你火龙旗一面,见旗如朝圣,保汝于路无阻!”“禀皇上。。”“咦!这救兵如救火,望爱卿以国事为重,不必多言,即刻起行,上任去吧!散朝!”刘宏生怕秦颉开口要兵,说完一甩龙袖,把群臣晾在正殿,自个回后宫享乐去了!
咱先来说说这大汉火龙旗,火德兴龙,作用可了得!刘宏总共有七面,还是当年汉景帝时候,平定七王叛乱,从诸侯王手里收回的,这玩意儿比帅印将令可好使多了,它相当于一纸通行文书,凡是大汉所有之地,执旗者可以畅行无阻,想上哪就上哪;不仅如此,这旗你要是插到哪儿,就代表了皇权,代表朝廷了,你是封王也可,称雄也罢!反正天王老子第一你老二,这叫见旗如朝圣,插旗可封王那!
当年景帝时候七家王侯兴兵造反,也是凭着这七面龙旗这才聚得一帮死士,险先兴成大事!今儿刘宏心想一面龙旗替我省下了数万军马,可忒划算了,偷着乐呢!其实他亏大发了,要不说他是个鼠目寸光的昏君呢,岂不知你老祖宗汉景帝当年费了多大劲儿,拜文武双科状元郎周亚夫为大元帅,点起朝中三十六员上将,起倾国之兵,这才平灭叛乱,好不容易把龙旗收回来,今儿就这么的让他这糟孙子送人了,将来人家不保你了,把龙旗一挑,自立为王了,人家师出有名啊!是你给人家的,到时候少不了还要派兵征剿,这才叫得不偿失呢!
刘宏一散朝,咱再来说秦颉,就这么的出得金銮殿,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心道好你个昏君!宛城危在旦夕,你不发兵派将,封个将军、赐面龙旗应付了事,简直愚蠢至极!满朝的文武也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一个出来说话的,这真是万马齐喑,大汉王朝莫大的悲哀啊!
老英雄自打这会儿就萌生了隐退之意,他是勉强回到府上,带上一应细软、龙旗将印、挂好双枪,飞马出了京师洛阳,奔宛城就下来了!手持龙旗相当于代天巡守啊!于路自然畅行无阻,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 不止一日这就来到了南阳地界!
但见四野萧条,兵火相仍,生灵涂炭,千里无人烟;想不到京都一片奢华之地,四方已是一片狼藉!是啊!灾荒、战乱、加上瘟疫盛行,打这时候起,东汉人口数量开始锐减。秦颉在马上直觉无限悲凉!走着走着就不能再往前喽,怎么?前面城头上的旗号换了,清一色儿的黄缎子旗,而非表大汉火德的红旗了,秦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路人,一打听,才得知南阳郡大部分已经落入了黄巾军之手,郡首宛城更是深陷重围那!
秦颉听罢如坠冰窖,悲愤交加,心里直骂刘宏,南阳郡现今已是火烧眉毛,你还以为四海生平,八方和睦,淫乐逍遥,这样的无道昏君我保你则甚!想赌气一走了之,可转念又一想,我就这么走了,落个千古骂名不说,想必宛城也坚守不了多久,到时城中几十万老百姓必遭黄巾屠戮,我得想办法去搬救兵解围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