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上 文仲业阵前认义兄-第2/3页



来的是谁呢?到这儿,相信大伙儿也猜着个**不离十了,来的正是张青张俊台以及伏牛山的众多好汉儿郎。众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看官别嫌麻烦,还得容我倒陈一二。

头十回咱们讲的是南阳小英雄张青,游历天下,访走江湖;结识徐庶、李严、甘宁、凌操等一众好汉,哥几个心意相通,彼此敬慕,最后义结金兰,南下江浙,大闹扬州城,恶斗吴家兵,随后出走汝南郡,拜会大相士许劭;而后路经天中山,恩收了以周仓为首的汝南绿林豪杰,为了躲避官府追捕,这才在伏牛山落脚,创下“兴义寨”的故事。

大家伙拥戴张青做了寨主,互相依靠,同心协力;张青立下花名册,赏罚严明,不许杀人越货,不许糟蹋妇女;这兴义寨虽说是个山寨,但是自打张青上山以后,再也不做刀口舔血的勾当了;他带领众人在山上种地、打猎、砍柴,自个养活自个,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由于山规严厉,不惊扰百姓,衣食不缺,陆续又有许多流离的百姓,逃难的贫民前来投奔,两年时间下来,嗬!这兴义寨可就成为了一个拥有几万号人口的大寨!张青从中挑选出精壮之士一万多人,领着他们勤时种田,闲来练兵,加上张青的这几个弟兄,个个了得!老二徐庶,智冠群英、通古达今、三略六韬,兵书战策,是无所不知,无愧军机智囊!李严、甘宁晓通武略,什么排兵布阵,逗引埋伏,攻杀战守无所不能,皆是将帅之才;凌公决骁勇善战,马上步下,长拳短打,绝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的先锋材料,这几位;再加上先前汝南绿林中的周仓、何曼等豪杰猛士;诸人各尽其责,领着全寨弟兄是练兵排阵,两年下来,可把这支人马练海了!那可真是百惊不乱,千摧不跨,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打造出来了一支钢铁雄师!

之后全寨又拿出钱粮,从苏双,张世平两个大商贾手中购得了战马三千余匹,这二位可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商人,成天南北两头跑,北至幽州,南到交趾,把北边的牛、羊、驼、马贩到南面,南面的大米、绸缎,金银首饰,珍珠玉翠,又运到北国,从中赚取利道;到了汉末,天下纷乱,各地豪强都在暗中积蓄实力,这时候战马良驹成了抢手货,俩人抓住商机开始经营马匹买卖,这生意越做越大,因此是声名渐起。打仗没有一支精锐的骑兵哪行啊!因此张青听从了军师徐庶的建议,联系到了二人,费劲波折终于购得良马三千,哥几个从一万多人里头挑选出精猛强悍的壮士,这才组建成了一支骑兵队,张青给这支骑兵命名:叫做龙骧骑!又为他们配备了精炼铠甲三千副,没事领着这帮人就在山中空地跑马练兵,龙骧指的是骏马昂首,人在马上也是趾高气昂的样子,用此命名,为的表示自个这支队伍拥有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战斗力。

汉末诸侯的骑兵可谓名号繁多,特点各异,什么幽州白马义从、乌丸骁骑、丹阳精骑、青州虎豹骑、西凉铁骑、并州狼骑、巴蜀枪骑、南蛮象骑等等等等,龙骧骑兵作为日后南阳军的中坚力量势必要与诸家骑锐上演强强对话,咱们以后再表。这样一来兴义寨可说是弓马步骑,样样不落,声势越来越大,好一派兴旺景象!

立寨期间,“太平教”各地的渠帅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伏牛山,乞请合盟,都被张青严辞回绝;不想随后不久黄巾军揭竿而起,搅乱乾坤,想当年“神上天师”张曼成亲到伏牛山,力劝众人入伙,最后撮合不成反而触动众怒,被连赶带打撵下山,自此两家结怨益深;这会儿张曼成率领几十万人黄巾军兵起南阳,可得着劲儿了,他要和张青旧仇新恨一块算,因此帅令一出,就把宛城围了个结结实实!

伏牛山下来的探马流星早把情报禀报了张青众人。得知家乡被困后,张青是心急如焚那!于是大伙商议之后,这才扯起了大旗,兵发南阳,有道是救兵如救火,众人一路是马不停蹄,饥食渴饮,日抢三关夜夺八寨般!不出几日大军就到达了宛城城外,要不怎么说无巧不成书呢?正赶上黄巾军这儿追赶文聘!

这是前头的故事,文聘他哪知道啊?再说前面儿骑兵踏得尘土飞扬,连旗号也没看清,他还以为这是张曼成事先设下了伏兵,要致自个于死地呢!刚出龙潭又入虎穴,身背着解救几十万宛城百姓性命的重任,想到这儿小将军心中无限悲恸,生出万丈恼火,拼了命似的把手中金枪一横,两脚猛踹镫,蹬带绷蹬绳,这白玉嘶风驹如同触了电雷一般,撒疆纵蹄是直往前蹿!(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