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第2/3页
他发现那些电影里,都是古代男女恋爱的悲情故事。只要有人恋爱,一定会有人千方百计的阻拦。他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古代,要不然真的好恐怖。说实在的,恋个爱都那么招人敌意,别的事情肯定更加可怕了。
当然,更多的还是战争片,孩子们称这个叫“打仗片”。沈清很钦佩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钦佩子弹打在他们身上,怎么都不会倒,只是双目圆睁的摇晃着身体。最钦佩他们严刑拷打之下,毫不畏惧,烧红的烙铁烫在皮肉上面,哼都不哼一声。想着父亲揍他的时候,他应该向这样的英雄好好学习。
沈学良现在能够每天都守在家中,陪着孩子们了。不象从前,只能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因为他已经从乡下中学调到了镇上的中学教书。
为了这次调动,沈学良经过了一年多的活动。
调到镇上学校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到镇上中学来工作,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没有足够的“能耐”,连想都不要想。
调到镇上中学来,还有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必须是公办教师。而沈学良当时还是民办教师。调动之前,他必须首先解决“转正”的问题。
“转正”可不是“转圈”,说转就能转。有太多的要求要达标,有太多的考查要通过,有太多的印章要加盖。
这些不是一个问卷调查或者写一份详细报告,就能解决。这需要“求爹爹告奶奶”的托关系,严格考验着一个人所有的人际资源。
好在沈学良一直以来“才华”出众,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成绩相对斐然,优秀教师排名中,一直属于前列,在上级主管部门那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加上他运气也不错,正好在关键的地方有一个“贵人”能够帮到他。
转正又调入到镇上中学,沈学良简直有一点“平步青云”的感觉。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人生极大的飞跃。或许,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跃过的是怎样一道别人望尘莫及的高耸门槛。
镇上的中学离家里就近得多了,只有相距不到三十米,父亲也能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孩子们。
在照顾家庭和孩子方面,父亲是很令人感动的。他在各个方面展现着一个家长的完美风貌。沈清感觉父亲不只是父亲,同时还兼具了母亲的特质,很多时候都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能够做出可口饭菜的是他;照顾孩子们洗澡睡觉的是他;跟孩子们玩乐的是他;教孩子们各种知识的更是他。
母亲呢,仿佛缺少完整的思维,不善于在生活中施加一个母亲的影响力,虽然也为孩子们做了很多的事情,却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印象。
沈清还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躺在竹椅上乘凉,父亲讲了很多的故事。孩子们听着听着,都睡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沈清醒了过来,却见父亲仍拿着一把蒲扇,默默的扇动着,为孩子们驱赶蚊虫。那场景真的很让人印象深刻。换了是母亲,就不会这么“死板”,她会把孩子们都抱到床上去,然后放下蚊帐。
沈清跟沈刚在一起,会经常讨论父亲和母亲,列举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他们,哪一个更有长者风范,哪一个更值得尊敬。最后他们得出结论,父亲是他们最喜欢的人,尽管父亲严厉起来,令人恐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