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章 都想走-第2/3页



        郑海珠的目光投回黄祖德的脸上。

        这才像参谋部的人应该有的思维。

        马祥麟虽然也不是纯然的赳赳武夫,对朝堂各派争斗更不陌生,但毕竟将来作为一镇总兵时,脑中盘划的多为用兵御敌的大计,朝臣边臣之间的利益细节,顾不上去想,需要黄祖德这样的下属来考量和提醒。

        郑海珠于是完全放下了叱责之态,点点头道:「祖德,我晓得你的担忧。现在任上的蓟辽总督王象乾,和杜松,是文武两条道儿,这山海镇的关税钱赋,都是顺天巡抚下的永平兵备道在管,花绢银子,自也是交给永平兵备道的老爷们。杜松毕竟有营兵,能保一镇平安,他在山海关做做私港,永平兵备道的文官定会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若把港口的羊牵走了,薅羊毛的还不得红了眼?」

        「对嘛。」黄祖德闷声应道。

        郑海珠站起来,走到门边,看着将将绽放的枝头春芽。

        「那就每次少牵一点。祖德,我要救的人,我要用的人,不会救不出、用不了。荷卓就是前例。」

        ……

        又过了一日,酉末时分。

        暮霭沉沉,远处老龙头方向,雄伟壮观的边墙下,海涛堆叠漫卷,扑上砺石滩。

        李槐花和刘瓶儿,钻出窝棚,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这个带给她们屈辱、却也维持了她们两年生计的地方。

        继而,她们的面孔,转向涛声轰鸣之处。

        她们不会留恋窝棚,但她们会留恋故乡。

        山海关,大明长城向东入海之处,是她们的故乡,也是她们二十年人生唯一熟悉的空间。

        不过,留恋和熟悉,不能阻止憧憬。

        在与那位从天而降的郑夫人的谈话中,两个被世道埋入泥泞中的女子,仿佛在仰头间,忽然望到乌云如裂帛般撕开,辉光,伴随着「从军、饷银、行粮、四磅炮、斑鸠铳、骆驼炮架」等头一次听说的新名词,散逸飞舞。

        「我们还能干啥」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你们可以做炮手,就像骑兵、车兵,或者从前戚少保鸳鸯阵里那些步兵一样。」

        「夫人,除了我和瓶儿,你能再要两个炮手不?是咱一个屯的乡亲,力气比咱俩还大,也是死了男人后过来的。有一回,一个水手打钉后赖账,是她们追着那王八羔子,一直追到船上,才讨回钱的。她俩仗义,我俩也不能有好去处,却不给她俩挣挣运气。」

        李槐花提完请求后,惊喜地看到郑夫人点了点头。

        此刻,李槐花和刘瓶儿,绕过几处传出男人粗重喘息的窝棚,与黑暗中的另两个伙伴接上头,准备往城关走去时,忽然见到,周遭远远近近的不少窝棚,都出现了不寻常的动静。

        更多的女子,像夜行的猫儿,轻幽但决绝地聚拢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