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迁都于毫
上者,尤为极者,欲问无则简,多见不信之事,实甚大事!——华夏鼎世
战争比的是武力,比的是智谋,但归根结底,比的还是韧性。
而人的人性是随着实力而变的,犬戎的实力只是偏西边很小的一个地界而已,跟帝喾可以调动整个华夏的实力相比,基本可以算是没有实力。
犬戎之所以能撑到现在,一方面是本身的战斗力很强,首领猃狁也有帝喾的提前预知外,更重要的是帝喾压根就没怎么用实力。
在帝喾的心里,对于这场华夏很久没有来的战争持长久的态度。需要自己人保存实力的同时,让这场战争能延迟多久,就延迟多久。让战争把华夏人心中的种种事情给打出来,甚至是拖出来。
“怎么样,他们很强对吧?”帝喾没有亲临战场,但尧是偷偷的去过的。
“父亲,您还别说,这人要是知道自己肯定要死了,那种玩命的状态,估计您亲眼看到都会觉得心颤的。”尧现在是越发的对自己来这里而感到庆幸了。
帝喾拿着从颛顼那边传过来的木牌,递给了尧。
尧挨个看了下,开始叹气了:“为何他们要这样?难道华夏不好吗?他们不都是华夏人吗?”
尧一连问了三个疑问,心情也开始变得不好了。
“这是人性,我现在也算是继位了,祖宗们,包括堂伯颛顼,把咱们华夏给定义的很好,我不需要在这上面再做什么。”帝喾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要做规划人性的事情。
尧知道这么做比祖宗们做的事情还要难:“父亲,恕我直言,您这么做,其实有悖天理!”
帝喾在出生不久就在琢磨人性的事情,也没对别人说过,所以更没有人说自己是对是错:“说说你的看法吧。”
尧知道自己要想继位,至少还得二三十年。而这二三十年如果做的不好,会直接影响自己今后对华夏的统治力度:“父亲,天地的理,哪里是咱们人这种生灵能改变的?再者说了,您是这么想的,别人也未必会遵守啊。又或者说,您是想今后再来几次这样的战争?”
帝喾在面对孩子尧的算是质问的时候,心里确实没有想好该如何回答,只能按照自己的信念,说了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话:“即便任何一位统治者,在自己的统治时间里都会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咱们相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毕竟算是两个世代的人,我所经历的你没有经历过,你现在想的,我也未必会完全的同意。就像我现在要拿这个犬戎开刀一样,你上位后如果发现华夏死气沉沉的,也会想尽办法找点事做的。”
“非得死人吗?”尧此刻的心态,还是过于单纯。
帝喾摇着头说道:“何事不死人?别的不说,就说我刚出生的那场洪灾,至少让咱们华夏五分之一的人死掉。还有这正常的生老病死,何事何时不死人?”
尧觉得生老病死也好,天灾**也罢,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唯独这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我持保留意见,但我也可以说明白,如果我继位,绝对不主动发动战争。”
帝喾见尧说这话的时候脸有点红,分不出是说瞎话还是吵不过自己了,于是便把尧赶走,让自己清净点:“那你现在就给我滚到前线去,好让战争按照你的方式来。如果你有能力制止战争也行啊!”
尧还以为自己让父亲喾的决策改变了,于是兴致冲冲的骑上了马,想快点回到羿的身边去。
帝喾看着尧绝尘而去的背影,心想就算你到了前线,也别想阻止什么。因为自己人不会罢休,犬戎人更不会......
帝喾在西北方让华夏重新的找到了当年的雄伟状态,即便东南角之外,那海上的夷岛,也知道了西北方向的某一个地界,正在发生着一场貌似华夏人都等待已久的战争。
东边更是如此!
“父亲,这战争都打了这么久了,还不结束吗?”共工很纳闷,为什么这场实力如此悬殊的战争,但偏偏打了这么久。
祝融知道这是自己的孩子着急了,想去西北看看。可在没有首领颛顼的同意下,就不能离开青州的:“说不定是犬戎人太过强悍,帝喾首领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呢。”
共工不信父亲祝融是这么理解的:“我想去!”
“不行!”祝融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