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还乡有喜





        程浩的老家,是四团县涂家埠镇下面一个叫做白菓树程家的村子。这个村子现在人口只有600余人,共八十来户。

        这个村子在当地人眼中是很“载秀”的,祖上曾经出过知府,这位知府就把全村的房子拆了,重新盖起了一座拥有六六三十六间天井的府邸,全村人一直就住在这座老宅子里,一直到今天。虽然四周的砖墙已经斑驳陆离,但它厚实的墙基仍支撑着整个屋架。

        宅子里全是木质结构的飞梁雕凤,也由于时间的磨洗,褪出了铅华,有的还被虫蛀空了躯干。但是,它的架子仍在,人住在里面,仍可以感受到冬暖夏凉的好处。有的墙壁修修补补后,照旧还很结实。

        但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经搬离这座老宅子了。很多年轻人,已经在它的四周盖起了新式的两层楼的洋房,然后修好门前的马路,就图个时尚和便利。

        程浩到村上的第二天,关于他毕业留在省城大学任教的消息就不径而走。

        村上有头有脸的长辈,以及平常很吃得开的叔叔伯伯,中饭后都自发聚拢到他的家里,向他问寒问暖。

        程浩一方面给他们递香烟,一方面不断招呼他们往门口的晒摊上走,由于小小的屋厅里挤不下了,门口的晒摊上也摆好了凳子,凳子边的地上,就放着一杯杯茶水,供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弯着腰取来喝,不时就有人不小心用脚碰翻了茶水。

        “浩浩,今年毕业有几个留校了?”

        “大概两三个吧。”

        “哟,这是了不起的事,一届毕业生,至少有两百多人吧?”

        “差不多。”

        “那很厉害的。我认识的另一个省城的毕业生,去年毕业分工,你们知道去了哪里吗?最后去了大港水库。这个水库在深山老林里,领导和员工加在一起才三四个人,实在是可惜:他一辈子基本上废了。”

        程浩就讲,“这位老兄我认识,他是我上一届的,考的是省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因为不能在省里留下来,市里又没有对口的单位收接,他的档案就打到了咱们县里,县里有水利局,但局里估计是早就人满为患,因为县里各个衙门老爷的亲戚朋友,都往这些吃了饭不用干大活的单位上送人进来,他没有熟人路子可以说得上话,自然就休想在县里留下了。所以,最后去了这个水库,水库归乡镇管辖,日后再要向县一级单位爬,就更难了。这就是现实吧。”

        “是的,如果不读那么多书,还可以出去打工,现在打工一年也能搞到一两万元,不比县里那些公务员差的。”

        “咱们村上有多少人外出打工的?”

        “算起来,大概有20多人了。”

        “往哪边去得多?”

        “广东最多吧。听说在广东东莞一个叫做裕元的大鞋厂,一下子就有七八个人呢。”

        “浩浩,以后我们可能会常到省城走走,希望不会给你增添过多的麻烦。”

        “没事的,没事的。大家只管来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