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回归-第2/3页
此时丛不弃更是五内俱焚,觉得自己之前逼迫岳不群简直不是人做的事情,看到封不平注视着自己,不由得开口道:“封师兄,岳师兄如此仁义,如果我们还不懂得好歹,和禽兽何异?师弟看来,这个掌门岳师兄坐也是一样,我们师兄弟只要回了华山,叶落归根让华山发扬光大,何乐而不为?”这也是人的习性,也许丛不弃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他的心底并不十分希望封不平坐掌门,以前是相互扶持的兄弟,现在是共同奋斗的伙伴,虽然一个是兄一个是弟,一个做主一个辅助,但本质上是平等的,如果还是岳不群左掌门,他们回了华山派就都是长老,虽然有个大长老二长老,可是依然是平等的,但如果封不平做了掌门,丛不弃只能是个长老或者副掌门,在名义上和本质上都不会再平的,不怕开始就不平等,就怕几十年的平等忽然变成不平等,虽然这种情况还没出现,但自林平之拿出紫霞秘籍出说岳不群要让位封不平的时候,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种不平等已经产生了。虽然这二人的理智中都没有什么想法,但是潜意识中的变化足矣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真正的人性。
大明末年闯王李自成和部下始终兄弟相称不定下上下关系,结果后来率军攻占BJ城,但是入城后当了皇帝居然没人认他,李自成麾下头号大将刘宗敏公开扬言:“一样做响马,凭什么现在他是君我是臣。”更是直接警告李自成,让李自成在紫禁城里当皇上玩儿去,外面的事情李自成少管,他刘宗敏说了算,结果导致李自成的阵营一片散沙,李自成根本站不住京城,最后兵败一片石落得一个惨淡收场。历朝历代,开国帝王不乏起于田亩中人,无论是大汉开国的太祖高皇帝还是世祖武皇帝烈祖昭皇帝,还是本朝开国的洪武朱皇帝,都是一介布衣出身,并未出现这种情况,里面原因众多,但是名分早定尊卑早划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为什么历朝历代皇朝往往刚刚有嫡长子就会被拥立为太子?就算皇帝不急大臣们也要督促皇帝尽早拥立皇太子,其用意便在此处,这是国本之争,因为皇帝多数不止一个儿子,虽然都喊皇帝万岁,可是如果皇帝和大臣不是失心疯,知道自己总会龙驭归天,一旦皇上驾崩,万里江山怎么办?自然需要太子,但是立太子必须趁早,因为一旦立了太子,其他的皇子虽然还有小心思,但是在大义面前已经低了一头,所谓名为兄弟实为君臣、名分早定、尊卑已有,这样以后皇太子顺理成章继承皇位,兄弟们如果不服在大义上面已经说不通了,不但避免的国本动摇天下大乱,也避免了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手足相残。但是如果太子定的太晚,或者干脆不定太子,等皇上死前再定继承人,这些皇子之间如果没有恶行竞争就是癞蛤蟆配马鞍——奇(骑)了怪了。满清时期康熙废了太子后不立太子,结果导致康熙后期诸子夺嫡朝政打乱,雍正登基后对所有的兄弟都起了杀心,几乎所有兄弟都被他诛杀殆尽,就连与世无争的三皇子允址也被其迫害致死,同母弟弟十四皇子允题被其幽禁一生。雍正唯一没迫害反而厚待有加的兄弟两个,一个是废太子胤礽,一个是十三阿哥胤祥,一个是名分早定的太子后来被康熙两废,在大义上已经完全对雍正没有任何的威胁,一个是从小就已经和雍正定下了主次的名分,从雍正坐贝勒其二人便有了尊卑之分。皇家如此,小民百姓家依然如此,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
比方一个人在工作单位里面,如果入职的时候就有一个领导,哪怕这个领导的能力不如自己,自己虽有怨言也不会心态过于失衡,但是如果一个和自己从小玩儿到大的好朋友和自己一起入职这个单位,马上就当了自己领导,哪怕这个朋友比自己能力强,自己心里也不会舒服。一个家庭如果早定下来其中一个孩子继承家产,虽然兄弟之间依然会有不服,但是总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是老爷子临终遗嘱的时候再将家产留给某个儿子,这几个兄弟大概率会对薄公堂,甚至于会手足相残,这就是人性的潜意识在作怪,说不清,但是确实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