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的开始(务必阅读楔子、卷首语)-第3/6页
其后,史料无滇国记载。自此滇国消失在历史的茫茫之中。
汉武帝平定西南,雄才大略乎?穷兵黩武乎?余认为从历史的大局上来看此举:
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从法理上奠定了今天西南的领土格局,融合了西南少数民族融入我中国民族的大家庭功不可没。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余乃一家之言。
当时
北地被强势的匈奴阻绝。
西域的丝绸之路并不太平。
要沟通到“大秦”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罗马帝国。
这条路因为匈奴的袭扰,走不通畅。
只能向开启南方“丝绸之路”。从而与当时的身毒也就是今天的印度进行贸易。
杀伐四方?南征西夷?
当时根据史书记载汉朝的富庶是国库里串铜钱的绳子都已经腐朽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到吃不完。
没有任何一代帝王会嫌弃自己的帝国太富庶了。所以到了开疆拓土的时机。
征服西南夷也就是贵州的夜郎国还有云南的滇国这些小国,被提上了日程。
设置“益州郡”布大汉天威与四方?
可是换位思考,对于那些原本就存在的,或者无忧无虑远离征伐的原著民而言是不是一场“灾难”?
对于西南小国的这场两千前的征服:
青史悠悠,且听我下文慢慢诉说。
关于这个神秘的辉煌青铜文明的国度:
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和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来到了云南省博物馆。
在这里,郭老见到了一些形制特别的古代青铜器,有的雕着牛、有的刻着鹿,还有的装饰着蛇的图案。
郭老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深有研究。
只听身边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我们去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发现的青铜器。”
当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这些器物来自何方。
看着这些独特而精美的青铜器,郭老半天不做声。
突然,他问道:“这些东西,是不是古滇国的?”
原来,对中国历史深有研究的郭老,看到这批珍贵的发掘文物,马上联想到了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云南滇池附近的古滇国。
果不其然,不出郭老所料。
上个世纪,云南相继发掘出了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个大古滇王族墓葬群。
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仅李家山就3000多件,在石寨山竟挖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滇国至宝滇王金印。
首次以清晰的“物证”证明了古滇国真实存在。
自此方才揭开了尘封两千多年古滇王国的神秘面纱。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1972年,下旬某日。
风雨交加,暴雨瓢泼。
革命战士们披着雨衣列队站在月台上迎接。
荷枪实弹,手握56式突击步枪,一个个神情肃穆。
像两列挺拔的柏杨,列成两行。
大概估摸,有两个排的兵力。
似乎是有什么特别机密重要的东西抵达。
四处的制高点上甚至还架起了机枪。
一个个密封的木头箱子,被战士们抬下火车。
一个领导模样的穿着绿色那个年代军装中年人问一个似乎是负责人的军官道:
“都在这里了?”
首长沉思了一会。
“嗯,那件东西呢?”
“在里面。”
领导毫不犹豫果决的说:
“把它从清单上抹去!”
军官依令行事。
“是!”
那个穿着那个年代红旗两边挂红心永向党的军装的中年男子,踏着刚毅的步伐。
在警卫员打着伞的护送下。
匆匆的坐车离开了车站。
消失在雨幕中。
没有人知道领导要在清单上划去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划去它。
还有这些大木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沉甸甸的东西,三四个战士抬着都感觉费力?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国内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国际上,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两个组织之间相互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剑拔弩张。
此时苏联见中国和美国互相伸出了橄榄枝,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关系紧张。
继而又在我过北方边境陈兵百万,保持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时光一晃就是40余年后的一天:
2010年夏八月末
开往首都的t2次列车上。
“一哥哥,一哥哥。快醒醒我们快到了。”
迷迷糊糊听见妹妹兴奋不已的声音,我慌忙的搓了搓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