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识字断文-第2/3页





        侯进扔下这块兽骨,伸手就揪住小白耳朵道:“蠢。笨。这字,是你。”

        小白呲牙道:“疼,疼,什么叫这字是我?”

        侯进拉着小白的虎耳,将其头凑近兽骨,只见皲裂的兽骨上面,象形文字像只直立着的兽,“这是。是你。”侯进说:“你。你看。牙。牙齿。爪子。”

        小白若有所悟道:“原来这是我?可我明明两个字呀,王—奇—,你这只有一个字。”

        侯进“啪”打了小白的脑门一下,小白埋下头用两只大爪子揉了揉脑门,假装恼怒道:“哎呦!你个老东西,怎么动起爪子来。”

        小白作势往后退了几步,甩了甩尾巴,眼睛一瞪道:“老东西,我逗你玩儿呢,我还不知道,这不就是个‘虎’字嘛。我还知道你这老猴子的‘猴’字怎么写的呢。”

        袁可言走到石桌面前,她仔细观看桌上那块兽骨,疑惑的望着王奇道:“王奇,这些都是字吗,我咋个都认不到?”

        王奇道:“这叫‘甲骨文’。”

        “甲骨文?”

        “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文字,我简单为你讲解下它的来历:上古之时,人类智者观日月星辰的流转,万物的生灭衍化,受虫豸屈曲之象和木石的自然纹理启发,感而遂通,将动态的万物形象凝固化,涂画于崖壁之上,即是早期的字符。

        然而涂抹于岩石山壁上的字符不能随人的迁移而迁移,因此有些智者就利用一些轻便的材料做为载体,将字刻画其上,比如龟壳、兽骨、兽皮等。一是携带方便,二是便于记录。这样就使得字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字的产生过程虽是电光火石间,然而它的出现具有揭示世间万物奥秘的作用。这些字符起初形式简单,只能表达最简单的事物,这些字符在漫长岁月里,不断更新衍化的过程中,又有些具有大智慧的人将这些简单的字符加以归纳、整理,同时将人的语言与字符相结合并进行区分,又将字与字联结成串,形成了文。这样,文字就能表达更多的意义和揭示世间更多的事物了。

        传说在黄帝时期,仓颉得神人传授,将一部分古文字做为基础文字,再让这些基础文字进行有规律的组合,衍变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

        “哦,这么复杂呀?”袁可言道。

        “你看这个‘虎’字。”王奇指着那块兽骨上的字对她说:“你看它有爪子、尾巴、还有锋利的牙齿,是不是像一只老虎?”

        袁可言点头道:“嗯。是像。”

        侯进自然是说不过小白的,本来他语言天赋不高,所以他也没答话,上去就和小白扭打起来,现在这情形几乎就是他俩每日修行的全部。

        侯进既做了小白的师父,倒也耐心十足,每天在归元洞中花费大量时间教授小白学文识字,只是时不时就与小白打闹做一团,从不以师父身份自居。

        月逢朔日乃集体授课日,月逢望日则是小白单独修习摘星摄月之法的时间,其他时间由侯进教导他识文断字,能通人言或许对小白来说还算轻松,这识文断字真真让他头大,这些或篆刻于龟甲,或书写于兽皮上的文字,十分难以辨认,从他眼里看过去,那些横七竖八、弯弯绕绕的线条都差不多,更别说竹册竹简上的字,密密麻麻,看得他背毛都能竖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