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粉黛巷



        杨子瑜在店小二带领下,很快到达宛城粉黛巷。

        店小二行走不多时,多次辨认,终于找到了黄一梦的住处。

        顺着店小二指引的方向,杨子瑜急切切看过去。

        只见黄一梦的大门口,有两个家丁正依靠在门边闲看着,时不时的对着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地打着口哨,乖声乖语嬉皮笑脸地说着几句调戏的话。

        杨子瑜眼中急切的光,陡然有些暗淡。

        杨子瑜只觉得有些乌烟瘴气。

        但是,杨子瑜知道自己为什么来。

        但是,这时的粉黛巷,无论杨子瑜如何不解,都是正常之事。

        因为这时的宛城,不仅仅是宛城,更甚者如江南一带,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遂使一批批走投无路的良家妇女被迫投入青楼。

        更由于官府的腐朽无能,大批官府衙门里的老爷们以青楼作为消遣的地方。

        在杨子瑜的那个朝代,人们并不觉得有多么无耻。

        更甚者的是,下至各地官府衙门,上至朝廷,竟然把征收花捐作为重要财源之一,遂使青楼的存在公开化、合法化。

        于是,杨子瑜所处的那个朝代,青楼之业日兴,皮肉生意之风日炽。

        从繁华的京师,到各地府郡衙;从江南到边远省份,到处是艳帜高张,青楼林立。

        一位京师官员甚至说:“没有青楼京师还成什么京师!”真个是:“无青楼不京师”了。

        宛城粉黛巷一带,从业者多达千余名。

        年龄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竟然已知天命。

        更众者,多是些妙龄女子。

        也不知该恨那时的朝廷,还是各地府衙,亦或者其他无法让民安稳生活的朝代?

        存在,就是真理!

        这话放在杨子瑜的朝代,确实不妥,但是,这句话却是真切的。

        宛城的青楼,和那些各地的青楼一样,竟然因为行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一、二等青楼内,多为妙龄女子,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官府衙门,富家公子多流恋于此,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多出自于这里。

        她们花枝招展,细声艳语,吃穿用度,极尽奢华,打骂也少些。

        可一旦她们年老色衰,门前冷落,悲惨命运便立刻降临,有的会孤独终老。

        三、四等青楼,从业者多为年老色衰者,为了一口饭,勉强活着度日,领家、老鸨常用毒打等手段,逼她们接客挣钱。

        青楼女子和青楼的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